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2025年中国汽车产品质量表现研究(AQR)
2025-09-26 12:31 1338次阅读

车质网

车质网(www.12365auto.com)是国内领先的缺陷汽车产品信息收集和汽车消费者投诉信息受理平台。

日前,车质网、凯睿赛驰咨询联合发布《2025年中国汽车产品质量表现研究(AQR)》。研究发现,2025年行业整体质量水平出现下降趋势,问题数增长是导致下滑的主因。核心零部件模块质量持续改善,智能座舱和驾驶系统表现欠佳。研究首次引入“体验质量”概念并发现,用户体验层面问题显著增加。

中国汽车产品质量表现研究(AQR)自2019年起持续开展,始终坚持用户视角,以“市场质量表现”表征受访者对车辆全部质量问题的看法(市场质量表现=问题数×抱怨度;数据为负向数值,数值越低,质量越好)。本年度研究覆盖51个主流汽车品牌,自主品牌占比突破60%,涉及23个细分市场的119款车型,并新增新能源MPV细分市场研究。其中,新能源车型62款,较2024年车型数量有显著提升;同时增加“智能座舱”和“驾驶辅助”二级模块的问题研究,以回应消费者关切。

研究发现,2025年市场质量表现得分27.19,较2024年增加23%,行业整体质量水平出现下降。发动机、变速箱和三电系统核心零部件模块质量持续提升,而智能座舱和驾驶系统等其他模块则有所变差。胎噪/路噪太大、风噪太大、车机死机黑屏成为问题数排名前三的质量问题。

报告显示,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市场质量表现均有所下降。燃油车在外观、内饰和智能座舱模块质量表现不及新能源车,其中智能座舱模块的差距最为明显,新能源车则在座椅、驾驶系统、空调和驾驶辅助模块的质量表现不及燃油车,尤其是驾驶系统和空调模块。

2022年至今,燃油车用户抱怨度呈逐年上升趋势。车机死机和卡顿仍为重点问题,胎噪/路噪,以及风噪问题增多,轮胎缺陷和换挡顿挫问题也比较突出。问题数上升Top10排名中有一半来自智能座舱维度,成为燃油车的“难解之题”。自主品牌燃油车在智能座舱、发动机、变速箱模块质量表现不及海外品牌,其中智能座舱维度差距最为明显。

新能源车方面,除车机死机和卡顿等常见重点问题外,OTA长期不升级和车机信号差成为新的重点问题,同时还出现底盘异响问题。此外, APP远程控制延迟/卡顿、空调噪声大等问题数快速上升。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在智能座舱和三电系统模块的质量表现显著优于海外品牌,但在外观、座椅、空调模块上,自主品牌的质量表现相对欠佳。

影响用户推荐因素的研究发现,市场质量表现欠佳的智能座舱和驾驶系统,对用户推荐的负面影响力更大,其中驾驶系统尤为明显。对于新能源车用户,驾驶系统和外观的质量问题更影响其推荐意愿,而对于燃油车用户,智能座舱的质量问题对其推荐行为的影响更大。

随着质量问题数呈波动态势,用户抱怨度持续提升,用户对产品体验的满意度也呈现波动下降态势。行驶时车内静音效果、储物空间和后排空间,成为性能满意度下降最显著的三个指标。

研究认为,新技术搭载和高端配置下放未能给用户带来质量和体验上的提升,反映出厂商工程视角与用户视角之间存在矛盾。破解该矛盾需对质量问题进行重新分类,并在更高层面审视产品质量表现与用户体验需求的匹配。

基于上述分析,本年度研究首次引入“体验质量”概念,将现有质量问题重新划分为实物质量(存在即功能失效);感知质量(存在即感受不好);以及体验质量(存在但体验因人而异)。研究发现,相比2024年,2025年实物质量问题数下降,而感知质量问题数上升,体验质量问题数增幅显著,部分功能在性能上无法满足用户体验需求,主要集中于驾驶系统、智能座舱和外观模块。这种高增长态势在不同能源类型上均有体现。体验质量问题也成为整体产品质量问题中最难预判、聚焦和掌控的问题类型。

此外,同车型不同使用场景、同系统不同使用场景会带来不同的质量体验,而更细分、更具体的使用场景可能引发特殊质量体验需求,品牌“一刀切”的使用限制,将难以满足用户更细化的需求。报告建议,汽车厂商应构建覆盖研发全流程的用户体验质量验证机制。该机制需基于真实使用场景,形成从场景拆解、验证测试到反馈优化的闭环,以确保最终产品能精准满足目标用户的实际需求。

配置体验降级、设计抱怨升级、产品验证不足、采供管控不力以及召回处理不佳组成了本年度汽车产品质量领域的关键“负面图景”。当前,汽车产品质量的核心正在从基础的“可用性”向更高层次的“体验性”转变。随着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认知不断深入和期望值持续提升,许多以往并未引发投诉的设计细节,如今已逐渐演变为集中的用户抱怨。面对这一转变,汽车厂商需深入理解真实用户场景,打通工程开发与用户评价体系,实现对产品表现的实用化、场景化验证,才能打造出真正满足用户需求的汽车产品。

# 行业解读 # 凯睿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