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全球化研发的“北欧引擎”:探访吉利欧洲创新中心
2025-09-26 13:37 2007次阅读

新车新技术GT

专业 逼格 缺一不可!

九月的哥德堡,秋意渐浓,空气中已带有一丝波罗的海吹来的清冷。在这座以沃尔沃故乡和北欧交通枢纽闻名的工业城市,一场持续3小时的直播,将全球汽车界的目光聚焦于一片充满现代设计感的建筑群——吉利欧洲创新中心(Uni3)。



这里没有流水线的喧嚣,却跳动着吉利全球化战略的强劲脉搏;这里不仅是技术的孵化器,更是一扇观察中国汽车企业如何从“走出去”到“走进去”,最终实现“融进去”的战略窗口。


当直播镜头掠过那些代表中国“金木水火土”五行元素的彩色玻璃幕墙,当画面切换到极寒试验场中正在进行严苛测试的工程车辆时,一个清晰的信号被传递出来:吉利的全球化,早已超越了简单的产品出口或资本出海,进入了一场深度整合全球智慧、以体系化能力参与未来竞争的新阶段。


Uni3:一个寓意深远的“融合”坐标


“Uni3”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篇关于开放与合作的宣言。“Uni”代表着宇宙(Universe)、联合(United)、独特(Unique)与大学(University),“3”则源自中国哲学中的“三生万物”。这个名字精准地概括了此地的使命:它不是一个封闭的技术堡垒,而是一个开放的、学习的、联合的、致力于创造“1+1>3”价值的创新平台。



与其说它是一个“中心”,不如说它是一个“生态”。园区内,吉利瑞典研发中心(瑞研)、吉利瑞典全球设计中心、领克国际销售公司比邻而居,而周围环绕着的,是包括丰田在内的上百家大型企业和初创公司。这种密集的产业布局,使得信息、人才与技术的流动变得前所未有的高效。


这种深度嵌入当地产业生态的模式,打破了传统意义上“海外研发中心”只是国内总部技术延伸的定位。吉利欧洲创新中心,正试图成为全球汽车技术网络中的一个关键节点,既是技术输入口,也是创新策源地。


这背后折射的是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长期以来所秉持的理念:“我们在全球投资收购有不同特色优势的汽车企业,其目的就是为了寻找有全球汽车产业优秀基本功的根基,就是为吉利打造优秀的基本功。”


哥德堡,正是吉利为夯实自身“基本功”而选择的关键根据地之一。


安全,不是应试答题而是闭卷考试


安全,是沃尔沃刻在这座城市骨子里的基因,也自然而然地成为瑞研最核心的研发标签之一。但吉利在此地的追求,并非简单地承袭沃尔沃的标准,而是要建立一套面向未来的、属于自己的全域安全体系。


在瑞研,流传着这样一种观点:“相对于企业标准,世界各地的安全测试标准更像是从知识库中汲取出的试卷,供各车企来应答。然而,安全从不是开卷的应试答题,交通事故就像闭卷考试,没人能预知题目是什么,能在千变万化的事故中都从容应对,才是安全该有的答案。” 这种理念驱使着瑞研的工程师们不断向前探索。



于是,我们看到了全球首个面向自动驾驶的“失效安全”方案,它通过在制动、转向、驱动等关键系统上构建冗余设计,确保即便在系统局部失效时,车辆也能安全完成旅程,而非突然“趴窝”。这需要从电子电气架构的概念设计阶段就通盘考虑,是典型的“正向设计”能力体现。


在物理结构安全上,瑞研的创新更具巧思。


针对混动车型动力总成更大、在碰撞中更易侵入乘员舱的行业难题,工程师们没有选择简单地加长前舱、牺牲空间,而是创造性地提出了“第三吸能盒”的概念,在防火墙下方增设一个吸能结构,精准化解冲击力。侧面的“十宫格”门槛梁、尾部的一体式压铸铝车身配合四层吸能缓冲区……这些专利技术共同构筑了被命名为“浩瀚安全盔甲”的被动安全体系。


这种对安全“斤斤计较”、乃至重新定义标准的执着,是瑞研扎根哥德堡十年所淬炼出的核心能力,也让吉利的产品在面对全球最严苛的安全法规时,拥有了十足的底气。


极端环境:最严苛,也最慷慨的“老师”


哥德堡的漫长冬季,对普通人而言或许是种考验,但对汽车工程师来说,却是天然的、无法复制的宝贵实验室。零下三十度的极寒,是检验电池低温性能、热管理系统效率、材料耐寒性的终极考场。周边的冰湖、雪原、盘山公路和海岸线,构成了一个微缩的、多样化的欧洲路况全集。


瑞研的验证体系,由Säve、Colmis、Hällered三大试验场构成的“北欧极寒测试网”和覆盖30个欧洲国家的实地测试组成。这种测试的深度和广度,远超单一市场的要求。



在德国不限速的高速公路上验证极速耐久性,在南欧评估充电基础设施的兼容性,在西欧复杂的城市路况中打磨智能驾驶的流畅度……这一切,不仅仅是为了收集冰冷的数据,更是为了理解不同地域的驾驶文化、用户习惯和潜在需求。


通过与当地司机、工程师和基础设施供应商的直接交流,吉利能够确保车辆研发能够充分考虑地区差异和用户期望。这种“基于实地的测试方法”,使得吉利的产品从研发之初就具备了真正的“全球视野”,而非一款本土车型的简单适应性改装。


这正是在地化研发的战略价值所在——它让全球化的产品拥有了灵魂,而不仅仅是外壳。


极氪9X:全球化技术体系的“集大成者”


任何顶尖的技术,最终都需要通过产品来接受市场的检验。即将上市的极氪9X,便是吉利全球研发体系,特别是瑞研技术成果的一次集中亮相。预售开启后订单迅速突破5万台,这不仅是市场对一款新产品的热情,更是对其背后一整套技术体系的认可。



极氪9X所搭载的“浩瀚超级电混”系统,堪称混动技术的一次“升维打击”。它并非各种顶级部件的简单堆砌,而是基于全球首个全栈900伏高压混动架构——浩瀚-S的系统级创新。


三电机兆瓦电驱系统带来超1400匹马力的狂暴动力,全栈自研的2.0T电混专用发动机热效率突破46%,配合全球功率最高的145千瓦增程发电机,实现了“一套动力,三种巅峰”的性能体验:最强纯电、最强增程、最强混动。更重要的是,它解决了混动车型长期被诟病的“馈电性能衰减”痛点,确保了在任何电量下都能提供一致的驾驶体验。


而更引人瞩目的,是“浩瀚AI数字底盘”所展现的智能化集成能力。



通过自研的“定海智能中枢”,车辆可以实时协同底盘、动力、制动等系统,实现诸如“爆胎不失控”、“智能防横风”等以往难以想象的安全功能。48V主动稳定杆甚至在侧碰风险来临前,能单侧抬升车身80毫米,以最坚固的门槛梁迎接冲击。这标志着汽车的动态控制,已从机械时代的被动响应,进入了AI时代的主动预判与干预。


极氪9X的成功穿越“克里雅古道”,不仅是一次成功的营销活动,更是对其全地形能力最硬核的验证。它证明了中国品牌的高端产品,已经具备了在极端环境下与全球顶级豪华SUV同台竞技的实力与可靠性。


从“全球化”到“本地化”的闭环


吉利的欧洲故事,特别是哥德堡创新中心的实践,为中国车企的全球化之路提供了一个深刻的范本。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全球化,不是简单的贸易输出,也不是蜻蜓点水式的海外设厂,而是要在一个全球价值网络中找到自己的生态位,通过深度本地化,实现全球竞争力的提升。


在吉利构建的由“五大造型中心、五大工程研发中心、五大试验区域、五大能源技术形式、五大AI智能生态圈”组成的全球化战略体系中,欧洲创新中心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是技术研发的桥头堡,更是文化融合的试验田、人才聚合的高地。在这里,东方的体系化思维与西方深厚的工程哲学相互碰撞、融合,最终凝结成如CMA、SEA、浩瀚-S这样的世界级架构,赋能给全球多个品牌。



Uni3园区内,那些在阳光下折射出不同光彩的玻璃幕墙,仿佛是对吉利全球化战略的最佳隐喻:每一种颜色都代表一种独特的文化或技术元素,它们独立而鲜明,但共同构成一个和谐而坚固的整体。


汽车工业的竞争正在进入下半场,电动化是入场券,智能化是决胜场,而更深层次的、基于文化理解与体系融合的全球化能力,或许将是走向未来的关键密钥。在哥德堡,我们看到了吉利对这把密钥的寻找与锻造。

# 行业解读 # 极氪 # 沃尔沃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