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追觅造车,是疯子还是天才?
2025-09-29 10:19 2399次阅读

My车轱辘

车轮上的观察者,用最独特的视角,发现不一样的人车世界!

一个月前,追觅科技正式官宣造车。半个月后,追觅汽车即宣布完成首轮融资。一个月后,追觅汽车就晒出了第二款车型的照片。最新的消息是,追觅汽车宣布获得超过150亿元的订单。

对于汽车圈来说,追觅是一个全新的面孔,官宣节奏之神速让不少圈内人惊掉下巴,但更令人意外的还在于追觅汽车官宣的两款产品。

追觅汽车首款车型定位超豪华纯电产品,对标布加迪威龙,第二款车型定位超奢旗舰SUV,对标劳斯莱斯库里南。不仅一出场即对准超豪华市场,而且据悉两款车均计划在2027年上市,甚至都不先开个发布会来讲PPT故事了,如此迅速地单刀直入,令人目眩。

这将是改变世界的天才故事,还是不切实际的疯子故事?

1

产品曝光,追觅汽车饱受非议

翻开追觅汽车的官博,旗下两款新车已经释放不少信息。

首款车型是一款超豪华纯电产品,拥有隐藏式双B柱,零百加速将小于1.8s,这将是全球最快加速。另外,它的每台电机都有 “自进化大脑”,还有会思考的电驱系统,智慧底盘则应用了业内唯一AI自适应算法等等。

第二款车型是一款超豪华旗舰SUV,拥有双向24度后轮转向,配备智能四擎独立驱动系统,并应用全球首创自进化能量回收系统。

这些内容下方有着各式评论,比如“20万的追里南,没毛病”、“只要是布加迪外观,你不能走,我们都买”。有了近期被调侃“字研”的小米汽车在前,部分消费者甚至已经对追觅汽车的到来抱有期待了,从20多万的保时米,到20多万的追里南,也是一种人生理想的实现。

但同时也有不少质疑声音,比如,“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AI出图”,“真敢啊”,“天欲其亡,必令其狂”,“无实物表演”等等。相对来说,质疑大过支持,更多人是不敢相信追觅汽车这波是来真的。

短短一个月时间,追觅汽车的动作远超以往任何一家跨界造车的品牌,不免让外界产生太急进、太疯狂的印象。另一方面,今年以来,追觅科技已经宣布了几大新业务,包括手机、无人机、大家电以及汽车,每一个都是跨界创业,甚至还宣布成立天文业务BU,要“上天”了,因此有一些网友调侃“以为自己马斯克上身了”。

追觅汽车在近期举办首届战略合作伙伴大会,向外界透露更多关于跨界造车的最新消息和战略思考,这场大会有22个国家的54家经销商到场,追觅汽车的工厂计划建在特斯拉德国工厂附近,面积预计是特斯拉柏林工厂的1.2倍。

从产品到技术,再到工厂、渠道,追觅汽车如同暴风雨急降,给本就热闹的车圈带来了更多谈资。追觅汽车将是市场鲶鱼还是市场炮灰?毫无疑问的是,这场从“清洁半径”到“出行半径”的野心迁移,并不容易。

2

难关重重,追觅汽车结局难料

头号难题就是资金。造车门槛动辄数百亿,行业最普遍的说法是300亿,蔚来李斌曾表示入局门槛是400亿,雷军曾在去年跨年直播中透露,截至当时,小米造车总支出大概在300亿元左右。

据了解,追觅2024年全年的营收为150亿,其透露今年上半年营收超过2024全年,具体金额未透露。9月追觅宣布完成首轮融资,但具体金额同样未透露。

追觅汽车出场就连续掷出重磅炸弹,想必也不会毫无准备,算上营收和融资,触摸到造车门槛应该不是难事。但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造车,今年追觅还进军了其他领域,都是烧钱项目,这点家底真的够吗?

对比之下,小米2021年官宣造车的前一年全年营收是2459亿,而且小米从官宣到首款产品落地,中间还有很长一段时间的调研,相对谨慎得多。

即便摸到了门槛,造车的回报周期也非常长,手握两三百亿,说不定还没看到车就已经烧完了,资金链断裂足以摧毁一家车企。这也让不少人产生了追觅汽车表面造车,实则圈钱的联想。

对于追觅汽车,一些网友将其形容为“贾跃亭二代”,回想起乐视造车那些年,和现在野心勃勃的追觅汽车,在一些高大上的概念上确实有相同之处,当时乐视抛出的“FF-91概念车”、“6x4技术架构”等等,就让不少投资人为其买单。

虽然追觅汽车还没有通过发布会PPT讲“为梦想窒息”的故事,但其创始人俞浩最早的造车梦已经开始在一些媒体报道中流出了,据悉其在2013年读大学的时候,就撰写了一份长达数十页的造车报告。

改变世界,或许就是需要一些不按规矩去走寻常路的“疯子”来实现,在思想上够疯,在行动上够狂。成功之前,他们都是疯子,成功之后,他们成为天才。

作为圈内人,当然希望行业百花齐放,但追觅汽车所面临的难关也是很现实的。除了资金,还有品牌影响力、产品技术、制造等。

从目前的两款产品来看,追觅汽车直指超豪华汽车市场,如果它只是以超豪华品牌的话题借力打力,进入主流市场,就像小米汽车,以保时捷和法拉利的噱头,弯道进入二三十万的市场,那成功几率相对还比较大。

但如果它就是要做超豪华市场,在不少人看来,那将是一条胜率极低的道路。这个市场体量小、壁垒高企,从技术到制造,从品牌历史到身份象征,都是很大的挑战,一个跨界造车、没有汽车市场基础的品牌要实现如此高的品牌溢价,难度非常大。

况且追觅汽车真正的技术实力也尚未可知。据了解,在技术成果上,追觅在汽车产品所需的马达、AI交互、智能座舱领域均取得突破性进展。然而,扫地机的马达再高速,与电动汽车所需的马达,在标准上也不是一回事,追觅能否实现这种“马达平移”的革命还需要画上一个巨大的问号,尤其它要做的还是高端汽车。

野心太大的教训殷鉴不远,恒大汽车、赛麟汽车、高合汽车,画的饼都很大,眼界都很高,结局都显而易见。

从以前谈论汽车行业还需不需要一个新品牌,到现在谈论一个品牌还能不能活下去,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层次的变化。从需要量,到需要质,从机械素质到生态交互,市场对每一个品牌提出的考验都变成了多维度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为跨界造车的企业提供了创业温床,机遇必然是有的,华为和小米造车成功,也离不开大环境的托举。追觅汽车能否站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生态这个“巨人肩膀”上造好“中国的布加迪”?轱辘哥个人希望它成,但不看好它成。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