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领克:不爱“高开”,更想“高走”
2025-10-11 17:18 4903次阅读

电驹

由一群资深汽车记者、工程师、新能源车粉丝打造,并有多位新能源车专家担任顾问。专注新能源车产品解析、市场动态、充电策略、圈子交流、行业咨询、政策解读等。

2025 年9月的中国车市,像被按下了“快进键”。为抢占 “超长版” 十一黄金周的消费窗口,近 40 款新车扎堆在这个月亮相。

车企们的动作透着一股焦虑:有的把三四款新车塞进同一场发布会,流程压缩到40分钟以内;有的省去线下搭建,改用线上直播 “省成本”;还有的刚公布预售价,就悄悄放出 “购车让利”的风声,生怕慢一步就被竞品抢走用户。

就在这样的“竞速赛”里,领克却上演了一出“反套路”:连续两晚,为两款新车举办独立发布会。

第一晚是全新领克08 EM-P,第二晚则是全新领克07 EM-P。

没有赶进度的仓促,没有凑数量的敷衍,每款车都拥有专属的灯光秀、产品解读环节。

这种看似“浪费成本”的操作,让行业忍不住好奇:领克到底在打什么算盘?

直到领克07 EM-P发布会后,电驹小编在和领克几位高管领克深度交流中,答案才逐渐清晰。

这场“双子星”上市,不单是重磅的产品投放,在其背后,是领克面对新能源转型的改变:

补齐智能化的短板

曾有位领克车友告诉电驹小编,“我愿意为领克的操控买单,但也羡慕新势力的城市辅助驾驶”。

领克方面自己也承认,智能化过去确实是其一大短板,而为了补上这块短板,领克方面表示:“这次的智驾升级,对于领克来说是拿出了真金白银的,即便牺牲一些利润,也要让领克的产品有诚意。”

于是,我们看到依托吉利集团的技术整合能力,全新07 EM-P 和 08 EM-P 直接搭载了此前用于极氪品牌的 “千里浩瀚 H7 智驾方案”。

而且,得益于“集团化共享,通过规模化生产,领克不仅很快补齐了智能化方面的短板,更重要的是,单车智驾成本能做到更低。

除了辅助驾驶方面的升级,在智舱上,LYNK Flyme Auto 2 系统的上车,则解决了过去领克常被用户吐槽 “车机不好用” 的痛点。

这套系统基于魅族的Flyme 生态优化,支持 “跨设备互联”—— 用户的手机 APP 能直接同步到车机,导航路线、音乐列表不用重新设置;语音交互支持 “连续对话 + 场景理解”,比如用户说 “我有点冷”,系统会自动调高空调温度,同时询问 “是否需要打开座椅加热”,而不是机械地等待指令。

补齐智能化短板后,领克则进一步巩固和优化了自身的长板优势。

坚守运动赛道基因

在中国车市,“性能” 曾是外资豪华品牌的 “专属名片”。而领克的到来,终于让中国汽车品牌有了自己的赛车文化。

对此,领克方面表示,“性能、安全标签,是很多品牌求之不得的。对于领克来说,是这几年的深耕留下来的品牌印记。我们认为这是领克需要去保持的。”

而且,领克的这种赛道基因,不是靠一次赛道刷圈堆砌,而是通过“赛事研发→量产转化→用户生态” 的全链路渗透,最终成为用户认可的 “文化符号”。

WTCR 国际房车世界杯的 “六年七冠”,是领克性能基因的 “最佳背书”。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些奖杯背后,是领克把赛道变成了 “研发试验场”。每次比赛后,工程师会收集底盘数据 —— 比如过弯时的侧倾角度、刹车距离,再把这些数据转化为量产车的优化方案。

如果说赛事和测试是“性能的源头”,那么用户生态就是 “性能的落地”。

领克没有把 性能局限在产品上,而是通过 LPCC 性能车俱乐部、成都 / 宁波性能运动中心,让用户真正 “玩起来”。

据了解,在LPCC 俱乐部近4万会员中,很多都是“非专业玩家”—— 他们不是为了 “飙车”,而是想学习安全驾驶技巧。

俱乐部每月举办的“赛道日”,会安排专业教练带队:从基础的方向盘握法、刹车点选择,到进阶的过弯线路规划,一步步教用户 “安全地体验性能”。

在新能源车企纷纷追逐“智能”“豪华” 的当下,领克守住的不仅是 “性能”,更是与用户之间最独特的情感连接。

毕竟,能让用户愿意 “花时间去体验、去分享” 的品牌,才拥有穿越周期的力量。

听用户的劝

在“以用户为中心” 成为行业口号的今天,很多车企的 “用户调研” ,仍停留在 “发问卷、收数据” 的表面。

但领克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把“用户的建议” 真正变成了 “车上的细节”—— 不是 “选择性采纳”,而是 “主动追着用户改”;不是 “大而化之的优化”,而是 “抠到毫米级的打磨”。

“产品升级的逻辑很简单:用户不满意的,我们必须追上;用户满意的,我们要做到更好。” 

领克的这套逻辑,背后是领克一套完整的 “用户反馈闭环”:

据悉,领克会通过APP、线下体验店、车主沙龙收集建议,再将这些建议反馈给研发、设计团队进行落地优化。

而根据领克方面的进一步介绍,用户最认可的“曼哈卡顿音响”就是这样被“磨 出来的。

之前有很多用户反馈:“音响效果不错,但立体声不够立体,后排听着没前排清楚。”对此,领克的工程师立刻行动,把头顶扬声器位置拆分成四个,让立体声更强。

还有用户说“调音选项太少,想调重低音却调不了”,工程师又把原来的 “三段调音”(低音、中音、高音)升级为 “七段调音”,满足不同用户的听觉偏好。

家庭用户的“隐性需求”,同样被领克挖得更细。领克通过调研发现,有孩子的家庭最头疼三件事:“孩子坐车哭闹”、“零食饮料洒了难清理”、“出门带的东西没地方放”。

针对这些痛点,全新07 EM-P 和 08 EM-P 做了一系列 “暖心改动”:后排加装 15.6 英寸双独立屏幕,支持 “分屏播放”;座椅采用 Ansole 抗污技术,表面覆盖的 “防泼溅涂层” 能抵御可乐、果汁等液体渗透,洒了之后用纸巾一擦就干净.....

这些细节的改进,都是领克听用户的劝结果!

而最让用户安心的,还是领克对“安全” 的偏执。

领克方面透露,“领克内部有一部自己的产品安全基本法,不管研发团队怎么调动,这条底线不能破—— 安全配置只能做加法,不能做减法。” 

比如在被动安全上,全新08 EM-P 的车身采用 78% 的高强度钢,A 柱、B 柱用的是 1800MPa 热成型钢(相当于每平方厘米能承受 18 吨压力);在主动安全上,除了常规的 AEB 自动紧急制动,还新增了 “后排儿童遗落监测”—— 如果下车时孩子还在后排,车辆会鸣笛提醒,同时通过 APP 推送消息给家长。

据领克官方数据,在60米坠崖、120km/h撞击安全岛、81km/h钻卡车等多起真实极端事故中,领克08 EM-P以超标准的被动安全守护用户安全,保持零伤亡记录。

领克08 EM-P更是以2025全球插混车型总分第一的好成绩,获得2025年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Euro NCAP)五星评级。

“我们不参与低价低质的价格战,因为用户买的不是‘便宜车’,而是‘放心车’。”

领克“听用户劝” 的底层逻辑,并不是一味地“讨好用户”,而是 “尊重用户”。尊重他们对品质的需求,尊重他们对安全的重视,最终让 “用户的付出更有所值”。

不期待高开,更希望高走

在采访中,领克方面告诉电驹小编,对于产品的销量预期,领克其实并不追求“高开暴涨”,而是“平开高走”。

在领克看来,对新能源转型的目标,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 “稳步提升”。

这种“长期主义” 的定力,在当下的车市中显得尤为珍贵。在这次产品定价上,领克的长期主义定义就得到了具象化表现。

在“定价策略” 上。领克方面表示,“我们不会做‘先高定价再降价’的事,上市即给出一步到位的价格。” 

领克方面解释,频繁调价不仅会让用户失去信任,更会伤害老车主的感情——“比如一位用户刚买完车,一个月后就降价 2 万,他下次还会选择领克吗?” 

基于这个逻辑,全新领克07 EM-P 的起售价定在 14.98 万元,08 EM-P 起售价 18.58 万元,对比同级别搭载激光雷达、曼哈卡顿音响的高端新势力竞品,价格更为诚意。

此外,这种长期主义定力,还体现在领克新能源转型的节奏上。

根据领克方面介绍,2025 年 8 月,领克的新能源销量占比已达 70%,远超行业平均的 55%;按照规划,年底这一比例将提升至 75% 以上,甚至冲击 80%。

但领克的转型不是“放弃燃油车”,而是 “优化产品结构”—— 保留少量高性能燃油车(比如领克 03+)满足核心用户需求,同时集中资源推出 EM-P 插混车型。

目前,随着领克10 EM-P、全新领克07 EM-P和全新领克08 EM-P三款新车的集中投放,领克已经形成 “紧凑型→中型→中大型” 的产品矩阵,覆盖 15-25 万元的核心市场,既满足不同用户需求,同时也为年度39万辆的目标完成提供支撑。

领克方面非常清楚,新能源时代的竞争,并不是“谁跑得最快”,而是 “谁能走得更远”。智能化的优势需要时间验证,运动基因的沉淀需要时间积累,用户信任的建立更需要时间打磨。

当我们再看如今的中国车市,那些追逐流量、沉迷价格战的品牌,正在逐渐失去用户信任;而像领克这样,守住核心优势、坚持用户导向的品牌,却在慢慢积累起穿越周期的粉丝力量。

正如领克方面认为:“车市的热闹总会过去,最终能留下来的,一定是那些把用户放在心里、把品质刻在骨子里的品牌。”

在电驹系小编看来,2025 年的 “双子星” 上市,不是一次简单的产品升级和上市,更是一次 “战略校准”—— 它用智能化补上短板,用运动基因巩固优势,用用户共创赢得信任。

在这条“不随波逐流” 的路上,领克或许走得不算快,但每一步都很扎实。

# 行业解读 # 领克 # 竞速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