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台名为IRON的人形机器人以流畅猫步成为热点。其被何小鹏冠以“全球最高算力”的头衔,甚至放言明年将跻身最聪明机器人之列。

若盘点新能源车企的近期动态,我们便可轻松发现,这种汽车主场让位于机器人的戏码并不新鲜。从特斯拉到小鹏、奇瑞、比亚迪,如今一家新能源车企若没有人形机器人布局,仿佛就丧失了科技玩家的入场券。可在电动汽车价格战硝烟未散的当下,这场集体跨界究竟是战略远见,还是焦虑催生的跟风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深扒一下!
赛道拥挤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有二十余家车企通过自研、投资等方式杀入人形机器人赛道,形成看似梯队分明的竞争格局,但拨开面纱可见虚实交织。
其中、特斯拉与小鹏堪称门面担当,却难掩量产困境。特斯拉Optimus Gen 2虽能完成90度深蹲、轻握鸡蛋等炫技操作,但马斯克却在三季度财报会上的坦言:“Optimus 2几乎不可能制造”。小鹏IRON的技术参数看似亮眼,可距离2026年量产承诺尚有一年,能否避免重蹈特斯拉覆辙仍是未知数。

第二梯队的玩家更显策略性跟风,广汽GoMate号称实现核心部件自研,驱动器缩小至硬币大小,却仍难逃技术进步不及预期的风险,其2025年零部件量产、2026年整机小批量生产的规划,更像是给资本市场画的饼。奇瑞在10月刚发布机器人墨茵便急喊“第二增长曲线”,可其在4S店充当销售顾问,但其本质上与普通服务机器人并无区别。小米CyberOne自2022年亮相后便停滞不前,比亚迪、上汽则躲在幕后投资智元机器人,一幅借他人之手占坑的姿态。
第三梯队的长安、理想、蔚来则纯属口头参战,长安“2028年量产”的宣言缺乏技术路线支撑,理想与蔚来仅模糊表态涉足,如今连原型机影子都未见,这种只打雷不下雨的操作,更像是为财报增色的公关手段。即便与宇树科技等专业公司相比,车企们的进度也全面落后,所谓的潜力更像是自欺欺人的说辞!
是风口,还是陷阱?
目前来看,车企们对人形机器人的狂热,常被包装成战略必然,可拆解后我们不难发现,这大多都是现实焦虑的投射。

其中,技术复用是最常被提及的理由。马斯克将汽车定义为“带轮子的机器人”,宣称可共享AI算法、电驱技术。小米也宣称机器人75%部件可与汽车复用。可现实是,智能驾驶与机器人虽同属AI应用,但感知技术、决策模型差异巨大,比如激光雷达对机器人纯属冗余。拓普集团将汽车执行器技术移植到机器人的尝试,更像是零部件企业的自救,而非车企跨界的优势。这种技术平移的幻想,实则是为分散主业研发压力找借口,毕竟在电动车同质化竞争中,真正的核心技术突破已愈发艰难。
其次,资本市场的追捧则是直接推手。从中国电子学会预测的2030年8700亿元市场,到花旗银行渲染的2050年7万亿美元蓝海,这些遥远的数字成了车企讲故事的资本。何小鹏“十年后机器人销量超汽车”的狂言,与其说是预判,不如说是给投资者的定心丸。可现实是,当前人形机器人并无多大实用价值,更多是车企的吉祥物,资本市场的狂热本质是对未来概念的非理性追逐。

除此之外,机器人是车企技术试验田的说法同样站不住脚。小鹏IRON搭载的固态电池被美化为电动车技术过渡接口,可广汽GoMate即便用了固态电池,续航也仅6小时,且需靠轮式设计作弊。说白了,这种用尚未成熟的技术给机器人贴金的做法,不过是借新概念炒作的老套路。
个人看来,机器人的大饼固然诱人,在技术与商业这两个关键词面前终究会撞得头破血流。毫无疑问,技术成熟度是第一道鸿沟。马斯克几乎不可能制造的感慨,道破了人形机器人的核心困境,仅关节驱动的精度、能耗控制就足以难倒车企,例如广汽GoMate的微型驱动器仍无法解决充电1小时,续航2小时的行业通病,其中北京“人机马拉松”上机器人中途3次换电池的闹剧便是佐证。此外,即便突破硬件难关,AI算法的具身智能仍处初级阶段,机器人连基础场景的自主决策都难以实现,又何谈替代人类?

再者,商业化场景更是伪命题。其中小鹏IRON瞄准的导览、导购场景,用低成本轮式机器人即可胜任,人形外观纯属冗余。奇瑞的4S店机器人不过是新奇玩具,无法替代专业销售。至于家用场景,从现有专才机器人到全能管家的鸿沟,可能需要数十年跨越,试问连电动车盈利都没完全搞定的车企们,又何来耐心培育陌生市场呢?
车叔总结
总的来说,对整个行业而言,人形机器人更像是电动汽车竞争乏力后的转移视线骚操作,当电池、智驾的突破陷入瓶颈,车企便寄望于新赛道重拾话语权。可人形机器人不是汽车技术的自然延伸,而是需要全新底层逻辑的陌生领域,这场消耗资源的内耗,热闹过后,或许只剩一地鸡毛。
推荐
风云A9L光辉(四驱)上市,抢购价17.19万元起
汽车洋葱圈
每天车闻:岚图泰山下线,理想增程SUV累计交付破140万
懂车之道
裸车35万起?玛莎拉蒂纯电车暴降54万,现在入手刚刚好?
车之养护
打破中大型轿车价格体系,长安启源A06售10.99万起
懂车之道
每天车闻:郑州市:2025年汽车报废更新补贴申请暂停受理
懂车之道
全新坦克400、宝骏悦也、比亚迪夏 | 一周新车
懂车之道
购置税减半?17家汽车品牌承诺兜底,现在买车还是明年买车划算
火星说车
每天车闻:广汽集团与华为数字能源合作
懂车之道
冬季自驾出行太艰难,看瑞虎8 PRO如何助你“玩转”这个冬天!
富车人
四折玛莎拉蒂:豪华品牌价值崩塌下的车市浮世绘
百姓评车
广州和深圳,交换赛道
BusinessCars
“守旧”广州的变奏
BusinessCars评论
暂无评论,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