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比亚迪凭什么成为联合国气候大会的“中国绿色名片”?
2025-11-25 16:33 641次阅读

汽场

汽场汽车APP,一个专注于看新车的汽车APP

2025年11月,当全球气候议题的焦点汇聚在巴西贝伦的COP30会场,一支由130台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组成的接驳车队,悄然成为这场国际盛事中最具象的“绿色符号”。这不是比亚迪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但却是中国新能源车企首次以“官方合作伙伴”的身份,深度参与到联合国气候大会的交通保障中。

有人说,这是一场“绿色公关秀”;也有人说,这是中国制造走向高端的必然一步。但如果我们跳出“谁用了谁的车”这个表层逻辑,或许能看清一件事:比亚迪这次站上COP30,不只是“赞助”,而是一次系统性的绿色输出。

从技术到市场,从产品到理念,比亚迪正在用一套完整的“中国方案”,回应全球气候议题。比如其最新发布的第五代DM超级混动技术,将百公里油耗压至2.6升;再比如兆瓦闪充技术,实现“闪充5分钟,畅行400公里”。这些不只是参数,而是实实在在推动用户从燃油车转向新能源的“推力”。正如比亚迪巴西总经理李铁在COP30演讲中所说:“我们希望与全社会携手,共筑可持续的低碳城市。”这句话背后,是比亚迪从2008年就提出的“三大绿色梦想”——从能源获取、存储到应用,构建完整的零碳生态。

而在巴西这片“试验场”,比亚迪的布局更像是一场长线作战。从2014年进入巴西市场,到2025年在COP30期间于贝伦开设全新门店;从电动巴士、太阳能板,到即将通车的圣保罗云轨17号线;从最初无人问津,到如今每卖出10辆纯电车,就有8辆来自比亚迪——这条路,不是一蹴而就的。

更值得关注的是,比亚迪在巴西的“本地化”并非简单卖车,而是建工厂、用绿电、拿认证、改路名——比如卡马萨里市把“亨利・福特路”更名为“比亚迪路”,某种程度上,是中国制造从“外来者”到“本土标杆”的身份转变。这种转变,不是靠低价策略,而是靠产品力与服务体验真正打动了当地消费者。据巴西消费者调研机构Decoupling报告,比亚迪在2025年第一季度已成为巴西消费者满意度最高的汽车品牌。

回过头来看,比亚迪此次成为COP30合作伙伴,不只是“秀肌肉”,更是一次对中国新能源企业全球化路径的重新定义:我们不再只是“供应链玩家”,而是“解决方案提供者”。正如比亚迪在ESG报告中提出的“2030年运营碳排放强度降低50%”“2045年实现全价值链碳中和”的目标,这些承诺正在通过一场又一场的国际合作,从口号变为行动。

也许有人会问:一家车企,真能“为地球降温1℃”吗?或许单靠一家企业不能,但当中国制造以这样的方式走向世界,当新能源技术成为国际气候议程中的“通用语言”,我们所看到的,已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长,而是一个国家在绿色转型中的角色升级,这条路,正是比亚迪与全球伙伴正在践行的承诺——携手共筑零碳未来。

# 比亚迪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