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市场掀起的“电动化+智能化”风潮,让全球汽车产业面临百年未有之变局,也让长期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的BBA(奔驰、宝马和奥迪)德系高档车“三驾马车”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

叠加中国宏观经济的周期波动,高档车消费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单从销量数字看,这样的“挑战”表现得并不明显,但透过销量看盈利数据,则完全是另外一番光景。
为了维持在中国高档车市场的份额,同时确保现有产能的利用率达到一定规模,BBA作为中国高档车市场的头部玩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随行就市“以价换量”。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宝马自然不能独善其身。

近日启幕的广州车展上,BBA一改往日的高调——各种品牌之夜轮番上演,都悄然进入“各家自扫门前雪”的务实运营阶段。尤其是全新一代电动车还在路上的宝马,真正的“新世代”产品要等2026年才能落地中国。
宝马最晚“出牌” 2026迎接国产“新世代”
相对于奔驰和奥迪而言,宝马的全新一代电动车来到中国市场的时间要“稍晚一些”。
在此之前,奥迪联手保时捷研发的PPE平台,已经在中国市场产下第一颗蛋——国产奥迪Q6L e-tron,下半年开始已经批量投产并交付用户;奔驰基于全新一代电动车平台打造的全新纯电CLA轿车,近日也择机上市。

相对而言,只有宝马还在隐忍中等待“新世代”产品落地中国。当然,宝马对于这样的“王炸”级产品,保密工作也做得相当到位。今年广州车展上,外界翘首以待的国产版新世代BMW iX3(加长轴距款)并未亮相。
按照宝马的产品投放节奏,笔者预计这款将于明年落地沈阳国产的“新世代”首款力作,最快将于明年北京车展上迎来首秀。虽然在前期的生产准备上,宝马在沈阳的基地已经启动。
按照宝马中国发给媒体的新闻资料中的官方表述:
“首款推出的新世代车型为新世代BMW iX3,而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长轴距版新世代BMW iX3目前正在全球各地进行全面、深入的整车测试,将于2026年在宝马沈阳生产基地量产,并与消费者正式见面。”

上述官方表述意味着:第一,宝马新世代BMW iX3落地国产时间表如期推进;第二,中国量产的首款新世代BMW iX3为“量身定制长轴距版”。在产品投放战略上,宝马一向是务实且高效的“开路先锋”。
比如宝马就领先奔驰和奥迪,率先将BMW X5这个级别的高档中大型SUV率先落地中国量产,而且国产版是轴距加长130毫米的长轴距款。这样的动作让竞争对手始料未及的同时,也让宝马内部的产品序列得到焕新。
国产BMW X5长轴距版本后,使得该车的内部空间和轴距接近更高一级别的进口BMW X7。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倒逼着,全新一代即新世代BMW iX3也必须要走轴距加长的“老路”,车辆内部空间可能直逼标轴进口版本BMW X5。
如果要说,当下BBA里谁最“卷”,尤其在前瞻产品定义和本土化战略的效能上,宝马显然敢称“第二”估计没人敢称“第一”。
所以,今年的广州车展上,虽然新世代BMW iX3长轴距版车型未能提前亮相,但搭载在该车型上的核心三电技术——BMW新世代电驱系统迎来首秀。

包括宝马独创的大圆柱电池(BMW第六代动力电池)、行业独有的“励磁同步电机+异步电机”组合的最新一代电驱系统,以及即将在新世代电动车产品上使用的800V高压平台,都提前“亮剑”了。
今年的广州车展上,宝马就“新世代”车型上搭载的“三电”核心技术,进行了新一轮媒体宣讲和沟通,按照宝马官方公布的信息:宝马大圆柱电池能量密度相比前代产品提升高达20%,新世代电驱技术使电机能量损耗降低高达40%,也让整车效率提升20%。

核心的“三电”系统迭代到“新世代”后,国产新世代BMW iX3的CLTC综合续航里程突破900公里;同时,800V高压平台更将其充电效率大幅提升——仅需10分钟即可补能高达400公里,如此高效的步能水准,足以让日常出行告别电量焦虑。

当然,宝马在核心“三电”技术上的低调“亮剑”,意在向外界展示其电动化转型的决心和底气,多少有一种“好戏在后头”和“好的技术和产品就要压轴登场”的即视感,并以此拉高用户期待值和媒体关注点。
事实上,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中国,宝马电动化转型都是最激进的一个。看看新能源渗透率就知道,当奔驰和奥迪品牌全球新能源销售的渗透率还停留在10%-20%之间时,宝马的这一数据据说已经突破30%(一切以宝马官方公布的最新数据为准)。
捍卫品牌基因 需攻克两大历史性难题
正所谓,开工没有回头箭。
随着新世代产品的到来,宝马在全球乃至中国的新能源车销售渗透率,很显然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但在此之前,宝马还要解决两个历史性难题,一个就是如何让电动宝马驾控体验依然很宝马?第二就是如何让电动宝马做到“更智能”?
驾控体验是宝马的立身之本,也可以说是品牌之魂,所以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宝马都不会丢掉自己的灵魂。在国产新世代BMW iX3首次配备的BMW驾控超级大脑,要解决的就是“BMW燃油时代的极致驾控体验如何传承到电动时代”这个核心问题。

宝马自主研发的“驾控超级大脑”首次将动力传动、制动、充电、能量回收及转向等核心子功能高效集成至单一中央控制单元,在BMW动态性能控制系统协同下,使新世代BMW iX3能够在1毫秒内感知驾驶者的意图,车身迅速做出响应。一句话总结:这个超级大脑让新世代宝马,响应更敏捷。
这意味着,宝马在燃油车时代推崇备至的“人车合一”的驾控体验,进入到新世代宝马时代会“有过之无不及”。同时,按照宝马中国发给媒体的新闻资料中官方表述:“在98%的驾驶场景中,新世代BMW iX3仅通过能量回收产生的制动力即可满足日常需求。”
如果官方上述表述属实,那么在驾驶新世代宝马电动车时,你几乎感受不到“两段式刹车”,即前半段靠能量回收的滚动摩擦制动,后半段靠刹车片的滑动摩擦来制动。而类似的体验,在现有几乎绝大多数的纯电动车型中,都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新世代宝马在动态驾控上,显然要“技高一筹”。
另外一则重要但却不可忽略的关键信息是:新世代宝马车型中,BMW驾控超级大脑强大的扩展性让该技术可灵活适配1至4个电机,适用于从日常代步到赛级高性能的不同定位车型。其强大的适配能力可以让新世代宝马的“超级驾控大脑”,覆盖从赛道到街道的几乎全部车型。

在解决完极致驾控体验的传承后,宝马另一个要攻克的造车难题,就是传统汽车大厂都不得不直面的“智能化”课题。这个课题核心又可以分为两大用户体验——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辅助技术。在打磨这两个“体验”上,BBA三家的做法几乎如出一辙:智舱自研智驾合作,细节上可能略有区别。
在新世代BMW iX3身上,BMW首创全景iDrive以及全新智能辅助驾驶解决方案(携手中国科技企业Momenta联合开发)都将上车。

如同“巨幕影院”的BMW新世代超感智能座舱(匹配由宝马中国研发团队主导的中国专属BMW新世代操作系统X),可呈现给用户四重交互界面:全新3D抬头显示、视平线全景显示、超感中控和按“视觉锥”理念筛选和排布信息的超感方向盘。

有意思的是,在智能驾驶辅助技术的开发上,奔驰和宝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跟Momenta合作,而奥迪则选择让华为合作并深度定制。如此安排有一点是共识毫无疑问的:那就是只有牵手中国本土的技术供应商,才能更好地给到中国用户他们想要的高阶智驾体验。
写在最后:
在新世代宝马电车到来之前,宝马需要在中国高档车市场先稳住阵脚。所以今年的广州车展上,宝马展台的重磅参展角色,除了即将搭载在国产新世代BMW iX3上的诸多核心技术,还有对于稳住中国市场销量和盈利可能起到“定海神针”作用的2026款BMW X5。

2026款BMW X5聚焦智能、舒适豪华、设计三大维度全面提升产品力,真正做到了「以入门即尊享的实力“宠粉”模式进行价值升级」。说一句直白的话就是:全面增配但不加价。作为BMW在中大型高档SUV市场的“常胜将军”,BMW X5这次产品力升级绝对是有备而来的,也是志在必得的。
(本文作者杨小林系资深汽车媒体人、车壹传媒联合创始人,车壹条&好车推荐官|总编辑)
相关车系
推荐
16.99万元起 郑州日产锋坦 Frontier Pro全球首发
1号车盟
阿维塔上市在即,势要拿下华为“乾崑一哥”?
车壹条
李想颁布“罪己诏”:以后不学华为了
车壹条解读理想的Q3“坦白局”,不只谈MEGA召回
车业杂谈车市谈|无惧寒冬、暖心相伴,问界M8的冬日守护哲学
车市谈置换价13.49万元起,星途ET5:飞鱼底盘+猎鹰700,冲不冲?
车壹圈
华为率先开启L3内测,智能驾驶“军备竞赛”跨入新阶段?
汽车大事记
90万用户选择背后:问界以“魔方平台2.0”开启AI定义汽车新时代
DearAuto
日产全新大皮卡上市,国内主导的全球车,16.99万起可油可电
车评社
时光炼味,人生真味:雷克萨斯的全维生活美学答卷
汽车大事记
官宣!河南省全民女车手挑战赛第7季赛事官方指定用车深蓝L06!
玩车专家新势力三季报丨小米毛利最高,理想由盈转亏,蔚来压力仍大?
车壹圈评论
暂无评论,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