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关税和内卷的麻烦,对消费者来说,不如端到端的智驾隐患
2024-06-16 18:06 4289次阅读

路咖汽车

我们要做宇宙最性感的汽车视频,带你轻松涨姿势,根本停不下来!

image4.jpeg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家万户端到端,这背后继续是消费者承担车企该承担的代价。

随着2024汽车蓝皮书论坛的举办,最近关于卷与不卷的争论,基本不再有激烈的争议。一场上千人,几百位车企高管参加的会议,主线是“反内卷”。高管和老板们群体达成的观点是,卷是个贬义词,以及会议主办方在开篇就列出中国车市目前存在的六大问题。

image5.png

卷成本:偷工减料,造假售假,比如非车规级芯片,比如给用户的充电桩;2.卷技术:哄骗伙伴,抄袭技术;3.卷资金:拖欠货款;4.卷用户:平息事端,连蒙带哄;5.卷关系:上下腾挪,左右逢源;6.卷舆论:混淆视听,水军盛行。

上述的6大问题,已经基本涵盖了当前车市里的乱象,但确切地说,其更多只谈及了已经发生的,且未被解决,需要被警示的现象。不过,尚未涵盖正在进行时,或偏将来时的事件,比如法规仍未更新下,智能驾驶中的乱象。这之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当前最火爆的端到端。

千家万户端到端,但不谈智驾余承东

image6.jpeg

和多数的此类论坛一样,之所以各家大佬会参与,除了表达自身的观点之外,也会将此当做是发表观点、获得流量的舞台。所以正如哪吒汽车张勇刚刚说完,我的微博被没收了,团队不让我乱发之后,蓝皮书论坛的主办方就紧跟着一句,广告做完了,接下来该你说点干货了。

image7.jpeg

而十分反差的是,在此次论坛里所呈现的主题,和汽车业界当前的状态十分不同。业界的状态是,随着进入6月,价格的优惠幅度都在陆续缩水或大面积停滞,价格战已经短暂休息,甚至是很多无以为继。所以,卷智驾,成为了下一个风口。

华为有着ADS3.0乾崑的4月预热,如今随着OTA,在ADS2.0上已经基本实现端到端的能力。

小鹏在520AIDAY上,宣布了自己史上最大的OTA,有了AI代驾的推送之后,紧接着就是端到端的能力不断发挥。

image8.jpeg

李想在重庆车展论坛闭幕上,宣布了自己接下来将推送自动驾驶类功能的消息,背后的技术实现路径,也一样是端到端;

image9.jpeg

而蔚来也一样如此,NOP+的推送,背后也是端到端大模型,不过与业内不同的一点是,蔚来更多提及了群体智能的概念。即,其他车辆在通过某一路段时,如果智驾遭遇corner case或者其他问题,不能很好使用或者无法使用,会在这一车辆二次行驶,或者其他车辆行驶通过之后,形成群体意识,进行解决。

image10.jpeg

当然,虽然一夜之间大家都在提及端到端智能驾驶,但带头人又一次是特斯拉,而且时间节奏上是,特斯拉先进行了相关技术的开源,之后涌现出非常多的同类公司开发此功能,并进行宣传。

这边一开源,那边就遥遥领先,这种现实,多数人并不注重于看到最深的内核。

image11.jpeg

于是,反差形成,即便是蔚来、华为,包括赛力斯都参加了论坛,但谁都没有提及自己如今最能抗卷的技术突破-端到端。

甚至于,整个华为系都没有提及,自己接下来将在6月内完成全球首发的,VPD商用。

image12.jpeg

自动驾驶真正在日常场景中完成应用,以及L4级智能驾驶的功能,这些出现在所有人的日常生活场景中,不需要50万元以上,甚至上百万元的投入成本。而是20多万元,30万元级,就能完成享受。

image13.jpeg

但,这种改变世界的技术突破与应用,并没有人来进行宣传,甚至是提及。可想而知,提及价格战会被骂,但仍有不少人来提及,但自动驾驶的功能突破,却无人来说,二者究竟谁的利弊更大。

端到端是个黑盒,车企却从来不讲

先是端到端,再是VPD。

所谓端到端,当今的参与者包括华为、蔚小理,以及大疆等很多为大众、丰田、本田提供解决方案的企业。业内都在喊端到端,如果对此进行解释既是,将相应的智驾感知数据输入到大模型中,最终系统经过计算来决策,哪种开法是对的,于是完成执行。换言之,AI向前迈了一大步,但付出的代价是,它可以跨越现有的法律,现有的规则,由AI完成决定。

image14.jpeg

当然,因为还处于功能级别,所以人类自然是有着参与权和决策权,最差还可以把方向盘抢过来。所以,结果也自然是很清晰,不管是车辆顺利通过,还是最终发生事故,在现有的场景下,都是人类承担责任,保险公司出险,然后进行赔付。

总之,端到端,是个黑盒,这是业界无人能够反驳的结论。

image15.png

而黑盒的含义是,指一个只知道输入输出关系而不知道内部结构的系统或设备。例如,飞机出现事故的黑匣子,它会给予所有人结果,但如果不对此进行长时间的分析,或者分析之后都无用,它给不出那些直接的原因。

甚至是,无法给出解释。

image16.jpeg

至于大模型是什么,是各家企业在掌握了相对量的数据之后,进行灌入,由机器来完成学习,最终按照人类的思路来进行决策的逻辑。换言之,之前的智能驾驶可能并不好用,但会按照规则来,而如今的智能驾驶已经是更加好用,但它们的行为逻辑,对于很多人来说,无法预测。

image17.jpeg

例如,在华为系当前ADS2.0的状态下,问界M9已经会使用车轮压实线,来尽快通过右转有行人的路口;

例如,华为系当前ADS2.0的状态下,很多车辆在多车道汇入单一车道时已经能够完成加塞,并为车主所津津乐道。但在这个角度来看,鲜有人考虑过,这是否违法,路权是什么,以及出现碰撞事故之后,谁来承担主要责任。

image18.jpeg

所以,可以说,只要交通法、智能驾驶等相关法律还没有更新,一切的技术进步,都建立在人类承担责任上。虽然,车企说,这是辅助驾驶功能,辅助人类完成通行,但在如今的各家发布会上,全国都能开、越开越好开,颠覆智驾时代,AI创造奇迹等话语。这一切已经传递至销售终端,让很多人买车时,以为自己买了个司机。在法律之前,很多人已经提前进入了自动驾驶的时代。

image19.jpeg

值得预警的,自然不止是高速NOA,或者是城区NOA,更是接下来的VPD商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蓝皮书论坛的第二天,全球的头部企业齐聚于此,聊汽车的智能表现。

这之中,能够带给我们更多的反思,包括:

华为并不去提及端到端,而是提及细节上的数字变化,比如ADS最大的作用是将前向的刹停时速从之前的60km/h提升到80km/h,强调的是救一命,这是靳玉志(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所说;

image20.png

2023年曾经提出的,全无人自动驾驶车如果成本低于40万(元)就是拐点,这是T3出行CEO崔大勇,所说;

联想车计算是全球第一家推出基于英伟达Thor的2000Tops和4000Tops算力的车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公司。我们在大规模GPU运算和数据存储方面也都有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是联想集团副总裁、联想车计算负责人唐心悦所说;

image22.png

几十家的老板和负责人,所说的都是同一件事,智能驾驶/自动驾驶在不断的提速升级,技术上没有太大瓶颈,成本上因为有着特斯拉的BOOM案例,最低已经到了4000元人民币,政策上有着更多的促进条款推出,唯一的难点就是卡在了商业模式上。

而什么是商业模式的闭环?就是车企无法承担责任时,这如何由消费者所承担。消费者自然是无法承担,但企业也无法承担,这样的闭环上。

写在最后

其实,没有人是自动驾驶的唱衰者,几乎是所有人都厌倦被堵在路上,希望未来能有更好的交通环境,更加安全的行驶环境。但,如今在卷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的前提下,这种破卷工具一样成了新的混沌。

端到端,大家更多只去讲利好,但不讲后续。

接下来的VPD也是一样,华为能让车辆自己去寻找车位,能让车辆自己开出来寻找车主或者其他权益分享人,但却不说如果出现了事故谁来承担责任。

这样的端到端,或者说这样的破内卷,谁想要?每个人心里,自然都有着一杆秤。

# 蔚来 # 特斯拉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