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有着128年历史的慕尼黑车展(IAA Mobility)迎来了史上最密集的中国参与者——超过100家中国车企及产业链供应商占据了展会三分之一的展位面积,这一比例创造了该车展的历史纪录。
从宁德时代的零碳电池技术到小鹏的飞行汽车概念,从比亚迪的超级快充到地平线的智能驾驶方案,中国车企与产业链企业以“尖货”而非“规模”抢占焦点。这场被称为“全球汽车产业战略秀场”的展会,不仅是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实力的集中展示,更揭示了全球化竞争的新逻辑——产业链协同出海、技术话语权争夺、本土化生态构建,正推动中国汽车从“产品输出”迈向“体系扎根”。
展会模式差异折射产业升级逻辑
慕尼黑车展与国内车展有着鲜明的差异:国内车展动辄20万平方米以上的展览面积,往往与销量数字、订单签约等销售导向紧密挂钩;而慕尼黑车展虽面积不足国内大型车展的一半,却以“精巧不贪多”的特点成为全球汽车巨头的战略秀场。
在豪华品牌的主场,中国车企并未选择保守应对,而是集中展示“尖货”——零跑LAFA5、阿维塔全新概念车、深蓝S05等车型的集中首发,显示出中国品牌在技术对等性上的突破。
不同于国内车展以整车品牌为核心、追求展台面积的“视觉轰炸”,慕尼黑车展的B1展馆内,宁德时代与地平线比邻而居,小鹏的飞行汽车模型与奔驰的纯电GLC同台竞技。这种“车企与供应商共舞”的生态化参展模式,折射出中国汽车产业链的深度协同能力。
在本次的慕尼黑车展上,中国车企的参展策略已超越单一产品展示,转而呈现“技术组合拳”。例如,比亚迪展出的“兆瓦闪充”技术背后,是宁德时代高密度电池与华为液冷充电系统的协同;零跑汽车推出的欧洲版B10车型,搭载了地平线的征程6芯片与速腾聚创的激光雷达方案。
这种“主机厂+核心供应商”的联合技术输出,不仅降低了欧洲车企的供应链适配成本,更让中国技术标准加速融入全球体系。据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本届车展上,中国企业在三电系统、智能座舱等领域的专利占比达32%,首次超过欧洲本土企业。
中国车企的野心不止于技术输出,更在于生态构建。零跑在德国布局109家门店的同时,与Stellantis集团合作建设电池回收网络。这种“生产+技术+服务”的本地化闭环,正在打破欧洲市场对“中国产品=低端替代”的刻板认知。数据显示,2025年7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占率为5.3%,连续三个月突破5%大关。
展会功能定位的差异更凸显了中国车企的全球化野心。国内车展的核心功能是卖车,而慕尼黑车展对中国企业而言是“全球化的起点”。比亚迪在车展期间宣布匈牙利工厂将在今年投产,该工厂不仅规避了欧盟高达17%的反补贴关税,更能针对欧洲市场优化电池选型与车辆调校;宁德时代则发布专为欧洲市场设计的新一代电池产品,解决高速公路行驶、电池寿命及寒区性能等本地化需求,并宣布西班牙工厂开工建设,完善德国、匈牙利、西班牙的欧洲三角布局。这些战略动作与展会展示形成完美呼应,使慕尼黑车展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化战略的“发布会”,而非简单的产品展销会。
战略秀场背后的全球博弈
慕尼黑车展的展台,是一场关于未来汽车话语权的争夺战。当宝马iX3的智能化平台由中国供应商深度参与开发,当奥迪Q6L e-tron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系统,传统汽车强国的技术壁垒正在瓦解,中国车企在核心技术领域的话语权显著提升。
本地化布局正在取代单纯的出口贸易,成为中国车企深耕欧洲市场的核心战略。零跑汽车在德国已布局109家门店,此次车展全球首发的Lafa5和欧洲上市的B10车型,售价约3万欧元,直接切入主流消费市场。长安汽车计划在欧洲建厂的消息,与比亚迪已建成的本地化销售网络形成呼应,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从“出口”到“本土化生产”的进阶。
这种转变不仅有助于规避贸易壁垒,更能快速响应区域市场需求——小鹏汽车在车展期间宣布启用欧洲首个研发中心,专注于智能驾驶系统的本地化适配,目标是2026年让全球用户都能获得适应本地路况的智驾体验,这种“全球技术+本地研发”的模式,正在成为中国车企全球化的新标准。据中汽协统计,2025年中国车企在欧洲的本地化投资已超200亿欧元,涵盖电池、电驱、整车制造等全产业链环节。
此外,在本届慕尼黑车展上,中国企业的展示重点刻意突出了“欧洲元素”:宁德时代强调“在欧洲,为欧洲”的本地化战略;比亚迪展台特意展示符合欧盟环保标准的回收技术,回应欧洲对供应链可持续性的关切。这种“合规性创新”能力,使中国产业在全球化过程中既能坚持技术标准,又能灵活适应区域规则。
全球汽车产业的权力转移还体现在供应链话语权的变更上。传统上由博世、大陆等欧洲Tier1主导的供应链体系,正面临中国企业的挑战。地平线与欧洲车企的联合研发项目、宁德时代与Stellantis的合资工厂,标志着中国供应商已从被动配套升级为主动参与产品定义,同时向欧洲市场证明中国汽车的技术安全性。这种开放姿态与技术实力的结合,正在逐步消解西方市场对中国汽车的认知偏见。
本届慕尼黑车展上中国产业链的集体亮剑,是中国汽车不再满足于“产品出海”,而是以全产业链生态重构全球汽车产业的价值分配。然而,这场战役的终局并非仅由技术或规模决定,而是取决于谁能以更开放的姿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以更包容的价值观赢得多元市场的认同。
从1/3的展位占比到全产业链的协同展示,从技术首发到本地化战略发布,中国企业正在用最直观的方式宣告:全球汽车产业的创新中心已出现东移趋势。慕尼黑车展传递的信号已然清晰:单纯的整车出口时代已经过去,以技术输出为核心、以本地化制造为支撑、以产业链协同为特征的“生态出海”新模式,正在成为中国汽车全球化的主流形态。
相关车系
推荐
2026款岚图梦想家正式上市,32.99万起解锁混动MPV新体验
二师兄玩车魏建军出征2025敦耐赛,长城三大品牌剑指T2组冠军|车评社
车评社前CEO失联、商品总监离职:坦克怎么了?
车壹条方程豹钛7豪华SUV济南首秀,以潮流设计重塑都市出行新体验
车界江湖128万起!仰望 U8L 鼎世版,究竟绝在哪?
EV视界欧拉纯电SUV申报,带激光雷达,可能叫欧拉5?
踢车帮方盒子罗曼蒂克进化史:从教皇到国王,都“欲罢不能”
车壹条17.98万起售!方程豹钛7重庆区域上市,西南订单全国前二凭啥?
极速视驾长城3大品牌出征2025敦耐赛T2组,魏建军驾哈弗H9柴油版参赛
Report汽车高配低价+增程纯电双动力,新一代智己LS6这是瞄着小米和特斯拉打?
EV视界领克10 EM-P怎么就卖爆了?年轻、有实力、价格好
吴佩频道欧拉首款纯电SUV公告图解读:激光雷达加持,还将采用全新命名?
买车问问评论
暂无评论,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