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奇瑞汽车(股票代码:9973.HK)正式于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上市首日股价呈高开低走态势,最终收涨3.93%,为其资本市场征程拉开序幕。
奇瑞汽车发行价为30.75港元,全球发售约2.97亿股,募资总额91.45亿港元。
细读招股书不难发现,奇瑞近三年业绩既受益于海外市场红利,也反映出其在燃油车依赖、高负债和战略转型滞后等方面的多重挑战。当前汽车行业已步入“新能源+全球化”的深水区,奇瑞的投资价值不仅取决于对其过往增长模式的审视,更取决于对其未来战略落地能力的预判。01,财务亮眼但依赖单一海外市场
从2月首次递表,到8月获证监会备案、更新招股材料,再到9月初快速通过聆讯,奇瑞的IPO进程推进迅速。支撑这一速度的,是近年亮眼的财务表现:2022至2024年间,营业收入自926亿元跃升至近27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70%;净利润也从58亿元增至143亿元,复合增长率达57%。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实现营收682亿元,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90.9%。
不过,这份高增长背后,高度依赖海外市场——尤其是俄罗斯——贡献了绝大部分增量。2022年俄乌冲突导致西方车企撤离俄罗斯市场,奇瑞迅速把握机会进军该市场。2023年,奇瑞汽车在俄销量激增,成为当地市场第二大车企,海外收入中54%的收入来自俄罗斯。
但过度依赖单一市场也带来显著风险: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俄罗斯进口关税上调、本土品牌LADA复苏等因素,均对该市场的可持续增长构成压力。
2025年始,俄罗斯政府不仅上调进口关税至20%-38%,还推出针对本地化生产超过50%车企的购置税减免政策,奇瑞目前在该国尚无自建工厂,仅以KD组装模式生产,无法享受补贴,成本处于劣势。汇率波动也带来冲击。2024年卢布兑人民币波动幅度达23%,奇瑞在俄收入以卢布结算,汇率损失侵蚀净利润。
奇瑞已意识到相关风险,于是主动推动市场多元化。2025年第一季度,俄罗斯市场占收比已降至27.8%,中东、拉美、东南亚等市场增速加快。尽管如此,俄罗斯作为其最大单一海外市场的地位短期内仍难以被完全替代。
目前,奇瑞在欧美主流市场存在感较弱——未直接向美国出口,对欧盟出口占比低于3.8%。为拓展欧盟市场,2024年11月,奇瑞与西班牙EV MOTORS合资生产的首款车型EBRO S700下线,标志着奇瑞成为首个在欧洲实现整车生产的中国自主乘用车品牌。
该事件被视为中国汽车产业技术输出的重要里程碑,但现实挑战仍存:该工厂设计年产能10万辆,2025年一季度实际产量仅数千,产能利用率较低;EV MOTORS在欧洲的销售渠道并不多,主要集中在西葡地区,与大众、丰田等品牌的数千家渠道网络相比差距显著。
据路透社报道,为弥补渠道短板,奇瑞汽车准备投入数十亿欧元打造品牌,拓展经销商网络,但这可能进一步推高销售费用,影响整体毛利率。02,燃油车主导、新能源盈利仍待突破
产品结构上,奇瑞对燃油车的依赖度居高不下。2022至2024年,燃油车销售收入占比虽从75.9%降至69.6%,但仍占据主导。新能源车收入占比从13.2%提升至21.9%,虽进步明显,但显著落后于比亚迪、吉利等竞争对手。
更值得关注的是毛利率表现。2024年,奇瑞毛利率为13.5%,低于长城(18.73%)、吉利(15.3%)、特斯拉(18.2%)、理想(22.20%)。新能源车业务毛利率直至2024年才转正(0.4%),2025年第一季度升至5.7%,仍处于微利状态,远低于比亚迪汽车业务23.02%的毛利率水平。
招股书将毛利率低迷归因于“新能源车占比提升但毛利率较低”及“俄罗斯报废税提高”,但这也凸显出奇瑞面临的两难处境:既要维持燃油车基本盘,又需加速电动化转型,两者间的平衡成为关键。03,研发高投入,转化效率成核心疑问
奇瑞在研发方面投入显著,2024年研发支出突破105亿元,全球设有8大研发中心,研发团队超2.5万人。技术品牌布局覆盖燃油、混动、纯电多领域,诸如鲲鹏动力、雄狮智舱、大卓智驾等。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拥有超过13900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超4400项,研发人员数量超过14400人,占非生产员工比例逾50%。
但关键问题在于,高研发投入是否转化为相应回报?从其新能源车毛利率表现来看,研发成果转化效率仍有提升空间。
不过积极信号已显现,奇瑞已初步完成全球化研发布局:德国慕尼黑研发中心专注底盘技术,西班牙巴塞罗那中心聚焦车身设计,并计划在欧洲、东南亚及北美等地招聘1000至1500名研发人员。
据了解,2024年奇瑞推出的海外版车型本地化适配率已达85%(例如针对欧洲市场优化座椅包裹性,针对东南亚市场增强空调制冷效率)。“本地研发、本地适配”的模式,成为其快速响应海外市场需求的核心能力,也是应对欧美政策壁垒的重要竞争力。04,高负债与大手笔分红并存,资金链风险不可忽视
奇瑞的财务策略存在一定矛盾:截至2024年,其资产负债率仍达87.9%,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均低于1,短期偿债压力显著。2025年一季度,流动负债超1654.38亿元,其中贸易应付账款及票据达1041.11亿元,而账面现金及存款仅为375亿元。
令人费解的是,在资金链紧张的背景下,奇瑞在IPO前仍实施了39.93亿元的大额分红。从行业惯例看,车企上市前通常会保留现金、减少分红以优化财务报表,但奇瑞此举虽可视为对原有股东利益的倾斜,却引发市场质疑 —— 是否在上市前 “清空积累”,将经营压力转嫁新投资者。
有分析认为,这一操作或与奇瑞第一大股东背景相关:其股东以地方政府与国资平台为主导,2024年地方财政压力较大,此次分红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方财政紧张。
但从公司发展角度看,这一操作可能弊大于利。39.93亿元分红相当于2024年净利润的27.8%,若用于新能源研发,可加速新能源业务的发展进程;若用于偿债,可降低资产负债率约5个百分点。选择短期股东利益优先于长期发展,可能为其上市后的转型带来潜在隐患。05,海外人才不足,高管薪酬引讨论
截至2025年3月,奇瑞全球员工总数约5.6万人,其中海外员工占比仅3%,与其业务国际化程度形成反差。
高管薪酬方面,董事长尹同跃年收入700万元,总经理张国忠总薪酬达3506万元(含2647万元股权激励),反映出公司对核心管理岗位的激励力度,但也引发内部薪酬结构合理性的讨论。
结语:港股上市不是终点,转型落地才是关键
港股上市为奇瑞提供了“输血”渠道,但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仍需依靠自身“造血”能力的提升。目前,奇瑞在营收规模、海外布局广度及研发投入力度上具备显著优势,但燃油车依赖、新能源盈利薄弱、单一市场风险、高负债压力等短板也同样突出。
未来,奇瑞能否成功从“燃油车出海龙头”转型为“全球化新能源车企”,取决于三大核心问题的解决:一是如何将新能源车销售占比快速提升至40%以上,突破盈利瓶颈;二是如何平衡俄罗斯市场风险与中东、拉美、欧洲市场的拓展节奏,实现海外市场多元化;三是如何优化财务结构,降低负债压力,减少对上游供应商的资金占用。这些问题的答案,将最终决定奇瑞在“新能源 + 全球化”赛道上的竞争力与长期投资价值。(文|李健波)
推荐
别克补贴接力 60亿红包限时抢!
知乎车也华为赋能+猛士基因!31.99万起破局高端越野 猛士M817西安上市
車言道17款车型激战嘉兴,星纪元ES以93.25分演绎智驾新标杆
侃车论道搭载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 哈萨克斯坦首批比亚迪电动大巴下线
商用车公社哈弗大狗PLUS开启家庭泛越野新时代!10.98万起!
明范儿从锋兰达到赛那4车全系降价增配,合资赛道广汽丰田率先掀桌了
波妹撩车四年两登清华大学教科书封面,比亚迪DM技术是真有点水平
小徐的汽车生活进阶需“有为”15.98万元起全新领克08 EM-P上市
侯车市一纸新规撼动汽车设计,工信部叫停“全隐藏”汽车门把手
车驰神往新能源车购置税免征进入倒计时,国庆车展“薅羊毛”正当时
电动马达全新领克08 EM-P诚意上市,限时价15.98万起
车市0079月将要上市的10万级新车,看看都有哪些亮眼的地方
车驰神往评论
暂无评论,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