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即将进入最后一个季度,中国车市弥漫着一种微妙的气息——表面上,新能源依然高歌猛进,渗透率过半。而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也越来越多地被提及——“油电平权”。
2026年或将成为新能源购置税真正调整的一年。这意味着一个延续十余年的时代即将告别:新能源车不再“免税独享”,而要与燃油车站到更接近的起跑线上。
在成功“换道超车”之后,中国的汽车工业要怎样继续前行?
2026:新能源购置税的分水岭
近日,在2025世界新能源车大会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抛出了一份颇具分量的建议:新能源购置税的恢复不应一刀切,而应循序渐进,从淡季开始,逐月递增,直到明年年中才全面实施5%的征收标准。这看似是一条细节性的技术路径,实则折射出整个行业的集体焦虑。
延续了十余年的免征政策即将在2025年底走到尽头,2026—2027年将进入减半征收阶段,而到2028年则将回归全额征税。这意味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赖以起步、成长、再到狂飙突进的那一根政策之柱,终于要开始松动了。
与之呼应的是,工信部副部长熊继军在会上表态,将实施新一轮稳增长方案,优化购置税与车船税优惠,继续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可见,决策层并不是要一夜之间抽走全部红利,而是有意在“扶持”与“放手”之间寻找过渡的平衡点。
但无论如何,节点已经划定。十年来,免税政策既是点燃市场的火种,也是维持繁荣的柴薪。如今,这场补贴即将退潮,新能源车不再“免税独享”,而是要与燃油车站到更接近的起跑线上。
购置税调整之所以成为全行业的焦点,并不只关乎车主的荷包,更关乎财政的账本。车辆购置税与燃油税每年贡献超过万亿,是中央和地方财政的重要支柱。随着新能源车销量节节攀升,免税规模不断扩大,短期的财政缺口已经显现——有人说,新能源卖得越多,地方财政压力就越大,这种悖论恰恰说明了补贴的不可持续。
与此同时,公平性的争议也在积累。油车主交了更多税,却往往要忍受限行的困扰;电车主缴税更少,却享有通行便利、停车优惠等特权。这种反差在社交媒体上频频发酵,成为群体对立的导火索。
更复杂的是市场逻辑。过去十年,新能源的高歌猛进离不开“算账划算”。大量消费者选择电车,并非因为理念认同,而是出于购置税免征、使用成本更低的现实利益。一旦红利收紧,消费者是否还会同样踊跃?这是市场不得不面对的问号。
“以油补电”:被低估的现实逻辑
新能源产业的成长史是一部政策推动史,但它的盈利却远不如销量耀眼。
2024年,作为传统豪华品牌、依然以燃油车为主要产品的奔驰,虽然全球销量只有比亚迪的一半多一点(238.9万辆),净利润也有所下滑,但仍然大赚了104亿欧元;而比亚迪,即便销量超过了427万辆,利润仅有300亿人民币。更不用提小鹏、蔚来这些新势力,年累计亏损动辄数百亿。
事实再一次证明,燃油车仍是车企的现金牛。在新能源转型的路上,它们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是不少车企维系研发和扩张的关键后盾。尤其是在国内价格战愈演愈烈、市场利润不断被压缩的当下,燃油车的重要性反而更突显。
而在全球维度上,燃油车的出口量仍是新能源的三倍。欧美正在筑起关税壁垒,中国车企要保持出海的竞争力,必须“两条腿走路”。新能源是未来,但燃油车依然是当下。
当新能源逐渐脱离政策庇护,市场的天平会如何倾斜?一种流行的说法是,平权之后燃油车会“反扑”。但更准确的理解是,消费者将真正拥有选择权。
从销量结构看,纯电动车的需求已显疲态,而混动与增程车型的热度持续走高。2024年,混动市场累计销量突破33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八成,成为增速最快的板块。原因很简单:它既保留了电动化的经济性,又解决了续航和补能的焦虑。车企也在顺势而为。比亚迪的DM、吉利的雷神、长城的Hi4、奇瑞的鲲鹏,几乎所有主流自主品牌都在加码混动。增程式产品更是成为新势力突围的抓手。可以说,混动是当下中国汽车产业最符合消费者实际需求的解法。
油电平权如果真正落地,这一趋势只会更加明确。纯电与燃油之间的对立叙事将逐渐消解,取而代之的,是油电互促、多元共存的竞争格局。
呼吁许久的平权,该落地了
油电平权并不是燃油车的回光返照,而是内燃机价值的重新发现。过去几年,一些声音把内燃机视作“明日黄花”,认为它终将被电池驱动完全取代。但事实远非如此。
混动产品的快速成长已经证明,内燃机与电驱的结合可以创造出更低的能耗、更好的体验。今天的混动发动机热效率已经超过46%,DHT变速器从单挡、两挡进化到四挡,启动振动、动力衔接等技术难题被一一攻克。在未来,混动技术差异化的核心,或许恰恰就在于内燃机。重视内燃机技术,不是逆潮流而动,而是在全球竞争中掌握更多主动权。
从“补贴火种”到“公平焦虑”,新能源汽车的十年,是政策与市场共振的十年。但走到今天,油电平权不该再是纸面上的口号,而应尽快落地。
即便政策继续“退坡”,新能源仍享有购置税减免、消费税优惠、不限行、不限号等特权。与此同时,不少地方车企因燃油车销量下滑而产能利用率低下,就业与税收也受到波及。新能源没能完全接住下落的燃油市场,地方经济的支柱因此动摇。继续维持这种“偏袒”,对整个产业链都弊大于利。
“油电平权”不是要打压新能源,而是要让市场真正回归理性。取消过度优惠,逐步恢复税收公平,才能让企业在竞争中练出真本事,而消费者的选择也会更加纯粹。
结语
中国汽车在新能源赛道上实现了弯道超车,这是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超车之后如何保持领先?
答案或许在于“两张底牌”:一张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技术,另一张是依然强大的内燃机体系。前者让我们在新赛道上抢占先机,后者保证我们在传统领域不失守。真正的领先,不是押注单一路线,而是多元并举,在不同场景下都能拿出有竞争力的产品。
油电平权,正是这两张底牌并行的制度前提。当政策红利褪去,当市场回归公平,中国车市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那时,比拼的不再是补贴力度,而是技术、效率与用户价值。
推荐
深蓝S05 215km增程版上市 全能实力派体验再进阶
车友邦网长安启源A06预售11.99万元起,配800V高压平台+6C闪充技术
车友邦网告别“毛坯”豪车 岚图追光L把冰箱沙发大空间一次配齐
車言道限时起售价45.59万元 全球超豪华旗舰SUV 极氪9X正式上市
車言道Pro家族打出“一门三杰”上汽大众“不信邪”丨壹观察
车壹条10万级纯电家轿怎么选?零跑B01 VS 荣威纯电D6,续航实测见分晓!
爱玩儿车EverCar重塑A0级纯电标杆,入门即高配的缤果S惊喜来袭
AUTO攻略设计手稿首曝!岚图泰山“山海交融”曲面腰线暗藏山河意象
第壹台车“地球裂缝”之上,奇瑞汽车与“风”打交道
北评车事2025中国十佳底盘评选结果揭晓,A00级首次参赛即获奖。
AUTO攻略至境L7上市,掀了增程车市场桌子?
汽车头条36.99万元拿下智能越野最强体 猛士M817 Max+版这价格太合适了
車言道评论
暂无评论,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