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前三季度,保时捷的净利润暴跌了99%,销售利润从去年同期的40亿欧元,下跌到了4000万欧元,前三季度营业利润率从14.1%骤降至0.2%。就第三季度单季而言,保时捷亏损9.66亿欧元,应该是自2022年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单季度亏损。
这在很多人看来很不可思议。
虽然大家都知道最近这些年豪华品牌很难,但没想到这些困难经过数字量化之后会是如此骇人听闻。要知道,保时捷曾经是最会赚钱的豪华车品牌,被笑称是豪车的“印钞机”,如今竟落魄到如此地步,让人唏嘘不已。

关于这次利润暴跌,保时捷官方给出了四个核心原因:战略调整的巨额成本、外部关税压力、市场需求疲软及竞争格局变化。
最后两个原因,其实不必多说了,这不光是保时捷遇到的困难,同时也是很多传统豪华品牌共同面对的难题。说白了就是,经济形势不好了,有钱的人少了。豪华市场的蛋糕变小的同时,中国品牌的豪车却在不断涌现,直接导致保时捷今年前三季度在中国的销量暴跌了26%。
第二个原因则是因为特朗普通过加征关税,让制造业回流美国。所以,尽管保时捷在美国的销量还不错,今年前三季度卖出6.4万辆,同比增长5%,但因没在美国建厂,所以承受了巨大的关税压力——今年前三季度,保时捷已为此付出3亿欧元,预计全年亏损7亿欧元。
以上三个都不是造成保时捷严重亏损的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还得数第一个——战略调整,让保时捷付出了大约27亿欧元的额外成本。

所谓的战略调整,就是放弃激进的电动化战略,退回燃油车。
曾经,保时捷的电动化战略非常激进,在2022年的时候就宣布,2030年推出的新车中纯电车型的比例要达到80%以上。但事与愿违的是,2024年,保时捷交付的新车中只有27%是电动化车型——电动化车型,不是纯电车型,包含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
眼看保时捷纯电车型的销量如此惨淡,保时捷首席执行官奥博穆(Oliver Blume)对电动化的态度来了个180°的大转弯,明确表示:这个目标(占比80%)目前来看已经不现实,将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保时捷会坚持纯电、内燃机和混合动力三大产品组合。
很快,保时捷就将这态度的转变,付诸于行动。

当他们对于电动化的战略还是雄心勃勃的时候,他们收购了Cellforce的全部股份,并计划独立扩大电池生产——从每年1~2GWh扩展到最大20GWh,并为此投资了数十亿欧元。
态度转变之后,保时捷直接叫停了这一项目,裁掉了Cellforce公司约200名员工,只保留约100位员工。按照奥博穆的话来讲便是:“由于缺乏规模经济优势,电池制造所需的高度规模化生产对保时捷而言难度极大,继续推进Cellforce项目‘无经济可行性’。”
除了电池项目被叫停外,还有很多纯电产品被推迟,甚至直接夭折。相关举措带来的直接、间接的损失就高达27亿欧元。虽然这一态度的转变给保时捷带来了剧烈的阵痛,但是不得不说,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

纯电市场的拥趸可能会觉得保时捷没有战略定力,才坚持了那么一两年就放弃,但我们不可否认的一点是,高端纯电市场,机会确实不大。
保时捷旗下最便宜的纯电车Macan EV,官方指导价为59.8万。然而在上个月,售价60万以上的国产纯电车共有7款,总销量却仅有613辆。虽然这其中并不包含Macan EV的销量——因其为进口车,销量数据较难查询——但即便算上也不尽人意,毕竟其全球销量也不过36250辆。
实际上,最早对中国高端纯电市场做出悲观决策的并非保时捷,而是特斯拉。
早在今年4月,特斯拉便已叫停旗下两款百万级纯电动车在中国的销售计划。登录特斯拉官网,你只能查看相关车型的现车或二手车信息,无法订购新车。不仅在中国市场,即便在全球范围内,Model S & X的市场表现也始终不温不火,销量占比仅为3.83%(1.29万辆)。

特斯拉叫停高端纯电产品的举措还算温和,毕竟它还有低端纯电车型支撑整体市场。然而,保时捷则毫无退路,其纯电车型仅有两款——Macan EV和Taycan,即便销售不畅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售卖。这使得众多经销商迫于库存压力,不得不开始降价促销。
去年,保时捷折扣力度最大时,Taycan的折扣幅度在30 - 35个点之间(含分期优惠),降价力度空前,基本70 - 80万左右就能落地提车。要知道,在此之前,保时捷几乎没有什么优惠活动,选装配置花费大几十万也是屡见不鲜。
降价是一把双刃剑,虽能促进销量,但会降低品牌价值。因此,很快,保时捷的“镇宅之宝”——718、911等跑车系列——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折扣。如果大家还有印象的话,最后的结局是经销商集体向保时捷总部“逼宫”,要求更换高管、给予补贴,此后压库的情况才逐渐得到改善,价格也开始回归。

保时捷的利润暴跌,表面看是一场危机,实则是一次必要的战略纠偏与理性回归。当“豪车印钞机”神话破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品牌在电动化浪潮中的挣扎,更是整个汽车行业从盲目崇拜“电动激进主义”向尊重市场现实的集体觉醒。
保时捷敢于承担27亿欧元的阵痛,果断调整脱离实际的电动化目标,恰是对豪华本质的重新审视——真正的奢侈从不在于动力形式的政治正确,而在于对用户需求与品牌价值的清醒守护。
这一跌,跌破了财务报表的体面,却跌出了战略层面的清醒。
当高端纯电市场被证明是狭窄的赛道时,保时捷选择退回燃油车与混动技术的舒适区,何尝不是对“可持续盈利”这一企业本分的回归?这为所有传统豪华品牌敲响警钟:转型不是跟风表演,而是要在激流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航速。阵痛之后,保时捷或将证明:真正的奢侈品牌,永远知道何时该坚持传承,何时该壮士断腕。(文|大雄)
相关车系
推荐
把银子准备好 奇瑞将有四款SUV新车来袭 全新瑞虎8领衔
鬼斗车保时捷从何时开始不香了?
BusinessCars
越融资,为什么地平线越缺钱?
BusinessCars奇瑞的美学答卷,藏着中国汽车的自信与觉醒
汽车大观
王俊履新东风副总,技术东风补上关键拼图
My车轱辘
2026款金刚炮焕新上市8.98万元起
马拉车市“福域”架构下智趣烈马,同级唯一增程+纯电 “双栖”覆盖全场景
嘻哈车
深蓝L06将于10月30日开启预售 中型智能轿跑重磅登场
车友邦网
理想MEGA行驶中无碰撞起火,电车自燃真的无解?真的!
驾域AUTO
刨根问底丨车当船用,G700过长江是不是营销噱头?
车壹条10+项核心技术全球首发,奇瑞全球创新大会亮出“技术出海”新名片
车辙
电池安全真的过关了?小米、理想、保时捷接连爆燃
DearAuto评论
暂无评论,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