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D量产,开启智驾“标准化超越”新路径。
“560TOPS算力的征程6P芯片实现毫秒级响应,比人类驾驶快3倍。首搭车型星途ET5已完成10万公里实测,在复杂中国路况下表现超越老司机。”
这个对话,发生在杭州。
近日,地平线在杭州重磅举办HSD量产品鉴会,两款合作车型星途ET5与深蓝L06登场,ET5凭借端到端架构实现毫秒级响应与类人防御策略,深蓝L06以双征程6M芯片打造普惠级辅助驾驶体验。
两款车型验证了从“功能堆砌”到“场景理解”的技术跨越,让高阶城区辅助驾驶系统的“量产验真”阶段进入深水区。此外,广州车展,HSD的朋友圈再次扩大。地平线HSD城区辅助驾驶系统两款全新合作车型,风云T9L与 iCAR V27也正式亮相。

从多款合作车型可以看出来,地平线的HSD全场景辅助驾驶系统落地在了主流平价车型。这符合地平线创始人余凯许下的战略意图,“智能驾驶的‘4G时刻’来临时,10万级车型也应标配高阶辅助驾驶。”
“让技术从‘顶配专属’变成‘人人可享’。”这是地平线的目标。
如今,地平线HSD以极具竞争力的系统成本,一举打破了高阶智驾的“高价壁垒”,叠加开放的商业模式,为中国产业从“电动化领先”迈向“智能化决胜”新阶段,实现了关键破局。
这个关键破局,也为中国车企超越特斯拉,找到了一个终极答案。
“我们当然要挑战特斯拉”
作为全球首款搭载HSD系统与征程®6P芯片的车型,星途ET5交出了一份惊艳的答卷。这个答卷的关键词是,“类人思考的防御性驾驶策略”。
首先是“第一眼”的“好用”。地平线HSD系统支持一键开启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操作界面简洁直观,对车道线、对向车辆甚至路边的骑行者都精准标注,让信息读取毫无压力。系统的易用性很重要,让更多驾驶者能够快速适应智能辅助驾驶体验。
“好用”的第二个核心,就是“像不像老司机”。很多智驾辅助系统,都宣称“像老司机”,但是在使用体验上,存在着大打折扣的情况。
地平线HSD系统的测试表现,却是“实打实”的。“HSD处理拥堵跟车时的表现,比很多老司机还要沉稳。”

“HSD在全场景体验中获得了体验一致性100%的优越表现”,以及“最吸引大家好评的还不是HSD的这些功能,而是场景理解能力,让驾驶变得更贴近‘人类’”,成为点赞最多的好评。
体验者认为与特斯拉FSD相比,HSD系统更懂中国路况的优势,也是超越特斯拉之处。
今年10月,特斯拉在美国市场面向部分汽车OTA推送了FSD v14.1版本,在架构、功能和交互上均有大幅提升,成为近一年内最具代表性的智驾版本之一。
在智能驾驶上,特斯拉的FSD一直是难以逾越的壁垒。余凯也曾评价说,“特斯拉一直是智驾行业中天花板一般的存在。”和元戎启行CEO周光、博世智驾中国区总裁吴永桥看法类似,“特斯拉FSD 领先国内企业一个代差的水平。”
评测结果显示,与特斯拉FSD相比,国内一些辅助驾驶在细节体验上有差距。比如,面对复杂路况的博弈能力,特斯拉处理得更从容,而国内部分系统会出现“规则打架”的情况。
“就当前端到端技术而言,特斯拉仍是最佳参考案例。”地平线副总裁、战略部&智驾产品规划与市场部负责人吕鹏并不讳言。当前,跟特斯拉一样采取软硬件结合技术路线、拥有自研智驾芯片的主机厂有,在体验上能媲美特斯拉FSD的罕有。
尽管特斯拉FSD处于领先姿势,但在地平线看来,并非不可逾越。随着地平线HSD系统的量产,一些差距正在被逆转。
此前,有业内人士认为,“全球有实力在智驾上和特斯拉抗衡的也就只有地平线了。”余凯也曾自信地说,“我们当然要挑战特斯拉。”
和特斯拉有些相似,地平线也在深耕端到端技术。不过,正如业内所说,“有些系统确实做到了一段式端到端,但做到和做好有着本质区别。”
地平线HSD系统的核心突破,在于重构了智驾系统的技术逻辑,最新升级的一段式端到端架构,通过“光子输入-轨迹输出”的直接映射,一步输出“减速避让”的最优决策,从感知到控制一步到位,彻底解决了两段式架构的模块延迟与信息损耗问题。
当智能辅助驾驶迈向端到端架构后,展现出了三个极为显著的优势。第一,不再存在着场景的割裂感。第二,控车非常丝滑,第三,防御性驾驶。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在细节体验上,地平线HSD比肩特斯拉FSD”的原因所在。
随着星途ET5首发量产,实现了“从能用的系统到好用的系统”的过渡,不仅证明了HSD技术实力,无论算力、算法,还是工程化,地平线HSD已经稳占第一梯队,也成为车企追赶特斯拉FSD的最优解。
“中国车企在电动化领域已经迎头赶上,在智能化阶段,我们希望帮助中国车企进一步提升智能化产品竞争力,让中国车企和特斯拉之间的距离,就只差一个地平线。”吕鹏说。
可以说,地平线HSD凭借技术代差、本土化优势,将打通超越特斯拉的“最后一公里”。
做车企的“技术合伙人”
打通最后一公里的背后,是地平线十日如一日的“软硬一体”协同的修炼。“硬件算力决定了体验的上限,而软件决定了上限的兑现能力。”
“别人堆算力,我们练内功。” 余凯在2025年战略发布会上强调,地平线拒绝 “力大砖飞” 的粗放模式,而是通过软硬一体优化,让256TOPS算力发挥出竞品400TOPS的效果。
根据地平线数据,征程家族芯片累计出货量已突破1000万套,“每3辆智能车就有1辆搭载地平线”。硬件规模化只是第一步,HSD系统的量产才是检验软硬结合能力的关键。作为一家将软硬件结合作为技术信仰的公司,地平线HSD正是“软硬件结合”的集大成者。
地平线HSD挖透了一段式端到端架构的优点,充分发挥硬件和软件的协同效应,并以极致开放打造极致效率,成为实现全民辅助驾驶平权的最佳路径。
“在整个演进迭代过程中,我们需要在每个阶段都提供最优质的硬件和软件,不断逼近用户真实的需求。”吕鹏说。
随着地平线HSD系统的规模化落地,地平线并没有满足于高阶辅助驾驶产品体验的实现,而是着眼于“做到人人可享”。

可以说,软硬结合之下的地平线以“不造车的特斯拉”之姿,为行业提供了体验媲美特斯拉FSD、效率更优的“标准化答案”,推动着辅助驾驶向全民普及发展。
标准化答案的实现,除了软硬一体化的坚守,还有地平线的信条。“不做‘黑盒子’,而是车企的‘技术合伙人’。”
一直以来,地平线不做量产硬件,不做软件捆绑,不做封闭方案,而是将底层技术平台多维度开源开放给不同的生态伙伴,赋能自主研发、加速汽车智能应用的开发和智能汽车的量产进程。
“我觉得封闭没有什么优势”,这是余凯一直坚持的观点。
尤其是随着在端到端时代,因为技术研发投入大、周期长,并且技术投资不只是钱的问题,更需要时间积累,导致自研的追赶者只能一直追赶。
“在创新的时代,开放和协同始终是最重要。”这是余凯的坚持,也是地平线的使命。“促进整个行业的技术创新,不能把宝贝自个儿掖着。”
去年,比亚迪启动“全民智驾” 战略,计划将高阶辅助驾驶下探至 10 万元级车型。若采用全栈自研路线,仅算法团队年投入就超1亿元,且需3年验证周期。
最终,比亚迪选择与地平线合作,基于征程 6 芯片的开放工具链,仅用 6个月就完成天神之眼C系统的定制开发,研发成本降低 70%。
今年4月,奇瑞尹同跃亲自站台,正式官宣在征程6P和HSD上的全球首发量产合作。他说,“过去20年奇瑞吃的是发动机的饭,未来 20年要吃智能化的饭,或者说余凯的饭。”

尹同跃和余凯观点一致,“操作系统从一开始就是应该开放、开源的,大家一起参与的。”上车星途ET5,地平线与奇瑞采取了透明的合作方式,不仅包括征程系列芯片和软件算法栈,还涵盖了开发工具链等平台服务。
开放共创相对于封闭自研更高效,效率也是中国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地平线HSD在发布半年后即实现20多款车型的定点合作,就是开放赋能模式效率高的佐证。
地平线开放架构底层能力,允许车企在统一计算底座上开发差异化功能,吸引了奇瑞、长安、理想、广汽、一汽等头部车企加入。带来的好处,车企不需要承担长周期、大规模的自研投入负担以及可观的试错成本,就能得到更经济的高阶智能驾驶辅助方案。
与此同时,地平线HSD还给予了车企足够的自由度,不影响车企自身技术布局。采取强大的第三方智驾方案,既可大幅降低智驾拥有成本,又可聚焦在产品差异化竞争力,加快研发创新的速度。最后,真正站上超越特斯拉的“最后一公里”。
“到终局,我认为自动驾驶也是‘二八开’——20%的车企自研,80%找最强合作伙伴。”余凯提出的这一曾被视为反共识的观点,正在成为行业的现实。
标准化,实现“技术平权”到集体跃迁
纵观科技发展史,每一次产业革命的领先者,往往都是标准的制定者和规则的主导者。谁能率先建立系统性、可扩展的标准体系,谁就能占据制度制高点。
如今,全球市场的辅助驾驶系统竞争,已经进入了一个白热化的阶段。但是,一个尴尬的现实是,当国产车企在智驾算法体验上奋力追赶时,背后的 “算力命脉” 却被英伟达牢牢攥住。
而且,英伟达也早早布下了“芯片+ 软件+生态” 的大网。一旦车企选择了英伟达芯片,就相当于把整个智驾系统 “绑定” 在它的生态里。英伟达还主动“绑定”车企,比如和特斯拉联合开发 FSD 芯片,和理想合作定制智驾方案。
目的,便是“建立标准”。标准决定生态主导权,标准就是核心竞争力。一旦标准掌握在英伟达等芯片巨头手里,中国车企在辅助驾驶领域的优势将不复存在。
“不是不想用国产芯片,而是换一次芯,研发周期要多花 6-12 个月,在智能化竞赛里根本耗不起。”这是中国车企的苦恼。对于中国车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也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如今,软硬结合这条路走了十年的地平线,正以征程6芯片和HSD系统为筹码,在全球市场建立一个标准化。“智能驾驶的终极战场不是算力竞赛,而是生态协同能力的较量。”
“标准化是效率的基础。”
进入软件驱动时代,缺乏标准化会导致迭代速度不足。因此,地平线始终致力于推动标准化,与多家主流车企和Tier1合作,从硬件到软件规范力求统一,以提升整体软件迭代效率。

根据规划,继征程家族达成千万量产后,未来3-5年HSD也将冲击千万级量产目标,推动技术平权之外,地平线HSD还助力中国汽车产业从单兵作战实现集体跃升。
虽然,“平民化智驾”能否复制手机行业的“4G时刻”,仍需通过成本控制、用户体验、全球化适配的三重考验。但是,正如余凯所言:“最难的路就是最快的路”。
只有当辅助驾驶从“选配”走向“标配”,这场由中国供应链主导的智能化革命,才会吹响号角。在智驾加速普及的当下,地平线成为中国车企实现超越的“技术合伙人”,在全球市场制定“标准”。
推荐
怎一个惨字了得!1-10月MPV销量榜 没一款销量过十万 赛那第二
鬼斗车
广汽昊铂A800内饰首发 为高速L3商用冲刺
丹东晓程
星纪元ET5即将上市,猎鹰700版本有望降1.5万
图说汽车
毫末智行敲响警钟,中国智驾需要“算好账”
星车场
网易 × 地平线联袂打造全民交通安全科普标杆
车壹条
银河速度,日均生产近700台,吉利银河A7第70000辆整车正式下线
玩车专家半固态技术下放 10 万级,MG4 是怎么实现的?
EV视界
华为的“阳谋”:启境重新演进造车模式
BusinessCars
以旅行 见世界 捷途汽车 全明星阵容燃动广州车展
中视汽车
MG疯了?半固态电池上车只卖10万!丨壹访谈
车壹条
广州车展看中了一台六座SUV,老公死活不肯刷卡
DearAuto
车展的“反内卷”样本:宝马新世代技术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DearAuto评论
暂无评论,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