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华为的“阳谋”:启境重新演进造车模式
2025-11-26 20:31 1074次阅读

BusinessCars

BusinessCars是一家由沪上多名优质媒体人共同创办的自媒体平台。立志于用温暖而直指人心的文字,洞见、思考、解读,做一个小而美的冷静汽车行业观察者。

导语

作为全新模式探索下打出的第一张王牌,全方位参与的华为不容有失。

说到今年广州车展关注度最高的行业大事,那必然是11月20日在华为乾坤生态大会上终于掀开神秘面纱的华为乾坤第一境——启境的登场。

尽管任正非曾公开表明华为不造车,但华为对参与造车的探索却持续了很多年,为了寻找到介入造车流程的“最优解”,期间还进行了几次重大的战略调整,从车BU的HI模式,到余承东主导的智选车模式。

在一次次的探索和重新审视的过程中,有一件事对于华为来说是越来越明确的,那就是要从单纯的技术供应商转向生态构建者的角色,以便最大化华为的技术生态影响力。而这一次华为选择以All in的方式,对启境“授人以渔”,便是华为一次最为关键的造车模式探索。

启境的特殊,超越了“含华量”

“华为不只是Coach,更是一起扛事的伙伴。华为乾坤和启境是在同一张白纸上,写出方案、画出蓝图,一起攻坚克难解决各种问题,真正做到力出一孔。”11月19日,在广州瑰丽酒店的108层,530米云霄高度上的一场闭门沟通会上,启境CEO刘嘉铭首次向媒体揭开了双方合作的特殊联动和独特价值。

有启境内部人士透露,华为乾坤团队成员少的时候200多人,多的时候800多人,从2025年1月开始,就已进驻启境,与广汽骨干联合办公。这次沟通会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证实:“在团队方面,这次我们华为乾崑投入了非常大的力量,从造型设计到产品定义、研发、质量把控以及营销,团队全面深度参与和赋能。”

靳玉志还告诉记者,在启境这个项目上从一开始就导入华为的IPD和IPMS体系,在产品定义、研发测试等环节共同决策、共同推进、共同负责,让合作1+1>2。

说到华为的IPD和IPMS体系,简单概括就是华为跨部门协同产品开发体系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营销服务体系。这套体系是华为历经多年打磨的秘诀,助力华为从一个小公司成长为世界巨头。在卷到极致的市场,这几年国内车企悄然刮起了学习华为IPD/IPMS体系的风。但很显然,这套体系如果只靠挖几个华为的人来自己闭门研究,是不可能学到精髓的。

而现在华为几百人的团队,手把手地把IPD/IPMS体系亲自教给启境,这是其他车企难以比拟的优势。用刘嘉铭的话说,“经过靳玉志总一年半的鞭打,我们团队可以说是百炼成钢,启境整体理念上会非常华为。”

众所周知,过往行业大多数都是“技术供应商+制造方”的浅度绑定形式,双方合作被比作甲方与乙方的关系。这种合作模式造成的最大痛点,是难以避免出现技术和制造脱节、营销与产品错位的问题。

启境模式最大的变化,就是要解决这些痛点,它不再是简单的“技术采购”或“代工生产”,而是两大巨头在在组织、流程、技术乃至文化层面的深度嵌入,构建起“联合定义、联合开发、联合共创、联合营销”的深度共创的命运共同体。

在“不造车”前提下,华为通过“双轨制”,已经构建起“五界三境”的庞大汽车生态。业内人士也常常习惯于以“含华量”来揣摩评判合作伙伴与华为的合作深度。

但随着境字辈“头号玩家”启境的登场,这个“含华量”的标尺似乎有些失去意义了,因为启境与华为捆绑的深度早已超脱了“含华量”的标准。这一次华为不再只是输出,而是下场共创,所以启境更像一个“小华为”,是华为真正全程抄刀、All in其中的项目。

按照靳玉志的说法,华为对启境的全力支持将是毫无保留的,以四个“All-in来总结就是:技术All-in、团队All-in、流程All-in和理念All-in。这充分说明,启境将会享有华为乾坤在过去十年间以8000人的研发团队、超200亿元研发投入所积累下的技术成果,其在华为汽车生态中的优先级,就可见一斑了。

“不可能实现的任务”

在当天的沟通会上,华为与广汽双方团队争吵的画面被搬上台面,“拍着桌子”、“摔门而去”、“火花迸溅”……这样的状态似乎成了联合办公过程中的家常便饭,但架吵完了,“找个地方安静喝杯咖啡,坐下来好好聊一聊”,接着回来再干。

华为对品质和标准的要求向来是极致苛刻的,而这一次,华为是责任共担的扛事伙伴,所以直接把启境项目的目标推到了天花板级,广汽集团总经理閤先庆也曾向记者提到:“华为公司提出了很多要求,我们认为是不可能的,但是这样的事情一件件都在被实现,这就是这家产品未来非常值得期待的魅力所在。”

靳玉志分享了一个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的小故事,由于启境第一款车的产品定义是要走年轻、时尚、运动的方向,为了让车身足够低趴姿态,满足极致的黄金比例,要求把车身降低3厘米。如果直接把车身压低3厘米,这是很容易做到,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内部空间被压缩。一开始,团队里有人基于以往经验,认为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事实上市面上很多车最终选择了以牺牲一定空间来妥协。

但双方团队在这个问题上都没有妥协,认为对用户来说,妥协就就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100%的需求满足”。最终,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既实现了车身降低3厘米,又保证了内部空间,让整车的体态符合了最初的设计要求。

这种对极致的追求,就是刘嘉铭所说的“吵架吵出高目标”。

回望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过去十年的发展,尽管竞争已经进入“拼刺刀”的激烈状态,但事实上却并不充分。靳玉志认为,“在我们市场上,目前为止很难找到一个既时尚又安全,同时还智能,并且具有很好操控性的车。我们的目标,就是打造这样一款Dream car,来填补空白。”

那些没有被充分满足的需求,正是广汽和华为双方洞察和挖掘的机会。启境内部人士表示,他们运用华为的大数据优势,对全国300多城市进行了调研,拨开数据表面的现象,发现了客户真正纠结的点。

所以才有了启境首款车型在技术、质量、品控和安全等方面全方位的拉满。就拿安全性来说,凭借广汽200多万新能源用户的品质积累,加上宁德时代最尖端的电池技术,启境的“电池安全”标准起步就比新国标加严了10多个项目,其中进水实验做到了国标的96倍,盐雾实验做到国标的5倍,冲击标准做到了国标的2.8倍。而且启境和华为乾崑把各自维度不同的测试标准打开,做了一个全集叠加,首创行业最严苛的四纵横耐久测试,把湿热交变、高温高湿、振动、充放电四种工况进行叠加。这样极致苛刻的操作,是要让启境成为一个从安全基因里长出来的产品。

用靳玉志的话说,就是要做到既要、又要、还要、更要,最终变成一个六边形战士,在造型上、质量安全上、智能、操控、续航、空间等每一个维度,都做到行业天花板级的存在。

刘嘉铭透露,启境将在2026年推出两款新车,首款车型定位中大型豪华轿车,被誉为“华系最美猎装轿跑”,将会在明年年中推向市场。

对于广汽而言,启境的到来将是其在智能化转型关键时期的一次高效补强。对于华为来说,这是在扩大生态联盟过程中一次必要的战略布局。而作为全新模式探索下打出的第一张王牌,全方位参与的华为不容有失。

# 行业事件

推荐

评论